吴周氏(—):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女,地方财阀。娘家为名门世族。17岁时出嫁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吴家,丈夫吴聘因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因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此后吴周氏即被称为“安吴寡妇”。著名的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就是吴氏家族的后代。
那年花开月正圆
吴家唐朝时由江苏迁来,为确保后辈永远安宁,遂将住地起名“安吴”。后历各朝,子孙繁衍,至清初兴盛发达起来。其时吴氏兄弟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家,又称五大院,以东院贰仪堂最为兴旺。吴家东院周莹的曾祖父吴恒德及至祖父吴萼轩(字汝英),在甘肃凉州一带经商获利,用银子捐得“诰授武德骑尉卫守府”的官衔。公公吴尉文(字汉章)时,一方面续用银子捐官,曾任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曾任湖北后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职;另一方面凭借办理淮盐盐务(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掌握数百盐引(即朝廷发给的盐业专卖执照)之便,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盐商。
吴蔚文与左宗棠的关系匪浅,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之时,吴蔚文曾为其提供粮草,故有“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之说。
年,贰仪堂主人的独生子吴聘得了不治之症已奄奄一息为“冲喜”,娶同县孟店村17岁的周姓姑娘为妻,周莹是红顶盐商周梅村的女儿,她嫁给吴聘也是门当户对。吴聘和周莹曾有过个女儿,不到一岁就夭折了,这在《吴宓日记》中有记载。吴聘在世时,周莹便过继了中院两岁的侄儿吴玉成做儿子,改名叫怀先,字念昔,因为思女心切,在吴怀先10岁时,周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名叫秀翘。
左宗棠
年中法战争之后不久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朝廷也开始追查胡雪岩为左宗棠西征筹饷向洋行借款之案,吴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吴蔚文被抓入狱而亡。而新婚之喜也并没有缓轻吴聘的病情,听闻父亡的噩耗,原本就病重的吴聘也随之而去。
年随着吴尉文吴聘相继去世,家无男丁,年轻的吴周氏就成了吴家的“掌家夫人”。当时,吴家在江南和陕西的商号正走向衰落。吴周氏接管家事后,自知才疏学浅,便任用贤能,身边聚集着几十个谋士、能人。
吴家产业全国布局
尤以总管罗天增、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吴周氏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又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还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几年下来,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在陕西,泾阳、三原、高陵有吴家的当铺、药铺,淳化、口镇等地有吴家的油坊、酒坊、粮店、米号。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快,可以想见。在整合资源上,她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在南方包桑园、提前订购生丝,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在制度改革上,周莹让手下掌柜伙计参股,进行资金扩充,实行“阳俸阴俸”,且伙计们的家人也可以在吴家工作。
总结周莹的经商之道,除了天赋和对商业规律的熟知,还有几点不得不提,
“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经商本质
“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同食”的同心善待
“以智取财,以商事国”的大义理念
在灾荒年馑,吴家在安吴堡周围廉价购地五六百亩;还在泾阳县城山门角以西购置、修建了20多院房产,首尾相接,占了半条街。农、商、房产结合,“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吴周氏在拥有这些财富后,除一部分投入扩大经营,大部分用于个人享受。
她在安吴堡内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营建工程浩大的豪华住宅,厅堂陈设都是当时极品,日常起居也极为富贵奢华,仆役人数达余人,全年花费十余万银两。为了玩乐,她除在安吴修建花园之外,还在邻近的寇家村修了一座夏可避暑,冬可取暖,亭台楼榭一应俱全的大花园。
慈禧西行
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周莹以“助纾国难”名义,向慈禧太后贡银十万两,以及一个价值连城的楠木屏风。慈禧十分高兴,因此被慈禧认作干女儿,慈禧嘉许其举,诰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吴家将圣旨装在玻璃盒内,供奉在安吴堡内城正院的大厅里,牌匾悬挂在大厅正中的墙壁上。周莹为此上演大戏三天三夜以示庆贺。此时她跻身皇亲国戚,声名显赫,是一生中鼎盛时期。
周莹更乐善好施,早在她经商之初就将吴家多亩地交于佃户耕种,仅收取少量租金,逢灾年更是减免,与佃户签订合同自负盈亏,20年不变,还取消房舍租金,无偿交于佃户住用。此外周莹还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善举不断,被百姓称为“活菩萨”。当地流传,因周莹无子嗣,死后不能葬入吴氏陵园,受过恩惠的乡亲就在渠岸边为其修庙,供逢为“水娘娘”。
宣统二年,周莹去世,时年42岁。伴随着她生命的谢幕,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她离开周家时十七岁,在吴家度过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风雨岁月。她用自己的刚强和不屈的性格,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吴家,据当地人说,安吴寡妇周莹出殡的当天,自发送葬的四邻乡亲约有八万之众,这种葬仪,在关中道上不是绝无仅有,也是空前绝后。
周莹之后的吴家产业
周莹之后吴家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之后养子吴怀先接掌吴家,乐善好施,每逢灾荒开仓放粮。
年,为支持抗日吴怀先捐产于国;年中共中央设立青训班于安吴寡妇周氏正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