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清晨,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白河县宋家镇,山雾缭绕,景色宜人,满坡的高山茶园更是青翠欲滴,茶花飘香。当日上午,宋家镇精准脱贫茶产业实用技能培训班如期开班,10多名贫困户子女兴致勃勃地参加由白河县农林品牌推广协会举办的茶艺技能培训。
培训会上,21岁的安乐村六组青年谭飞听得仔细,学得认真。由于家里贫困,谭飞高中没上完便前往江苏打工,这次回家听说在镇上举办茶艺培训班,自小对茶感兴趣,还在茶厂短暂工作过的她,二话没说就报了名。“身在茶乡,多少对茶有一点了解,但都是些皮毛。这次通过系统培训,不仅对茶文化有了深层次理解,还能掌握茶艺技能,有了这门手艺,以后走到哪里都不怕了。”谭飞高兴地说。
“茶叶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为让更多群众通过茶产业脱贫致富,在省茶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我们通过举办茶产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树立他们脱贫增收的信心。”白河县农林品牌推广协会发起人、副会长朱潇潇说。
今年8月14日,白河籍在外人士、陕西秦丹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潇潇,发起成立了白河县农林品牌推广协会,致力打造以茶产业为主,以品牌策划、农副产品推广为一体的互助平台。同时,通过推进白河茶企的春夏秋茶的产业化利用,茶产业技能培训等,促进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白河种茶历史悠久,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8万亩,年产优质茶叶余吨,色泽、品相、香味、口感一枝独秀。围绕这一致富产业,县品牌推广协会技术铺路,培训先行,建立了茶技能培训基地,以提升茶企及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面对白河县缺少专业茶技能从业者的实际,协会从贫困人员着手,培养一批优秀的茶技能从业者,并通过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茶艺师职业技能水平证书,不仅解决了市场需求,还帮扶贫困人口实现再就业。
县农林品牌推广协会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站、省农业厅园艺站、省茶文化研究会、省茶产业技术体系,以及省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等建立了长期的技术支持和研发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鉴定合作,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9月15日,协会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肖斌教授前来进行培训指导,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并就茶园施肥,茶树修剪、鲜叶采摘、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导,使茶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
在协会成立仅仅2个多月后,以白河富硒茶叶作为原料的第一批茯茶成功问世。“在白河,茶叶加工工艺主要以春茶为主,对夏秋茶深加工技术、名茶加工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对此,我们在夏秋茶的综合利用上下工夫,不仅丰富了产品,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还变废为宝,促进茶农增收。”朱潇潇说。
协会成立当天,朱潇潇便代表协会与泾阳县泾岸茶业有限公司、泾阳县栗薯轩商贸有限公司、泾阳县草木一品商贸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站进行合作,试验开发茯茶产品。9月22日,夏秋茶的开发研制取得可喜成果,第一批富硒茯茶试验品问世。由于尚未批量生产,试验期就已收购宋家镇茶农夏秋茶鲜叶近1吨,其中涉及贫困户30户。
在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陕西推介会上,白河县农林品牌推广协会代表白河县进行“白河春燕”茶艺表演,对宣传、推介白河县茶产业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今,协会围绕文化搭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开展了数次收效显著的工作,形成了以政府引领,协会为平台的白河茶品牌与茶文化的推广模式。
“为加强白河茶叶品牌推广,我们在西安开设了多处农副产品窗口,着力推进白河茶叶市场体系建设。”朱潇潇说,协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引导抱团合作,实施品牌战略,延伸产业链条等,助推白河茶叶产业生产技术创新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实力,在服务于企业的同时,更好的发挥服务政府的职能,全力实现互利共赢。陕西日报记者王永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