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在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下,在关中首先兴建中国最早的新式农田灌溉工程,包括泾惠、洛惠、渭惠三渠。泾惠渠以泾水为水源,是年开工,其主要工程有三:一是在泾阳县张家山建混凝土滚水坝一座,以便将一部分泾水拦入引水渠;二是凿引水渠米;三是在灌区修建灌溉渠道,以改造旧有的渠道为主,将其拓宽和浚深。泾洛渭灌区示意图泾惠渠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渠首的水坝,坝高九米多,基宽17米,顶宽4米,长68米;其二是引水渠,内有三隧洞,最长的为米;其三是灌溉渠道,灌溉干渠、支渠全长公里。泾惠渠的引水渠分为三部分,前段多米为石渠,用石材砌成,有很强的抗冲刷作用,后段为土渠,其末端建有淀沙池、退水冲沙闸和进水闸,三者的功能分别为:沉淀渠水中的泥沙,排放渠中过多的水和沉淀下来的泥沙,放清水入灌渠。洛惠渠以洛水为水源,是在西汉龙首渠基础上修建的新渠系,它开工于年,渠首在澄城县北岸,年7月完工通水,灌溉面积约75万亩。洛惠渠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拦河大坝一座,长米,高16米多,底宽22.5米,顶宽5米,为混凝土浆砌块石结构;其二是引水隧洞5条,引水渠全长多米,渠上也建有淀沙池、退水冲沙闸和进水闸;其三是在大荔、朝邑(年并入大荔)两县整治的灌溉渠道。渭惠渠是在三大“惠渠”中,规模最大的工程,建于渭水中游的北面,年动工,年,第二期工程完成,溉田17万亩,是当时农田水利建设中质量最好的。渭惠渠由四部分组成,其一是拦河坝,建在眉县西面的魏家堡,坝顶长米,高三米多,基宽八米;其二是引水渠,建有六孔引水闸,每孔宽1.75米,高二米,在进水闸下游一公里处设有淀沙池、排洪冲沙闸和进水闸;其三是渡槽,其中以横漆水河的渡槽规模最大,长72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