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咸阳,这片土地从来不缺少历史,更少不了美食,今天就带大家咥一下咸阳特色美食,老汉喜、蒸肉夹馍、三十年臊子面、关中传统凉皮,美食届堪称神迹-汇通夜市,保你从清晨吃到半夜填满一整天。

汇通面

“老板,来碗面,多放辣子”几十家摊位卖同一种面条,且家家都爆满,老这种现象在美食届堪称神迹。汇通面因汇通商厦而得名,起初是一些下岗的职工给附近彩虹厂晚上下夜班的工人还有出租车司机卖的夜宵。彩虹夜班的工人多,一家不够开两家,慢慢的越开越多,就形成了现在咸阳最大的面食夜市。

这里几十家摊位的面都是统一制作,浇头也差不多,都是土豆、萝卜、青菜和臊子。夹起一筷头面,灯光下薄筋光,送入口中,油香热,再咬一口蒜,再灌一碗汤,整个人都舒服了!

老街蒸肉

咸阳人民的早餐吃的如此霸气,条子肉、小酥肉、蒸排骨、粉蒸肉,一大早就整上四碗肉,一碗肉,两个馍,一碟小菜,一口茶,回忆满满。用荷叶饼可以夹成最豪华的夹馍,再来一碗三口香的臊子面,简直了。杨家的、余元的、老街的,到底谁家强?对于我来说吃到哪家都是口福,相信大家也是各有喜好。

老汉喜

“老汉喜”是饼界一绝,其实就是荷叶饼腊汁肉夹馍,荷叶饼绵软好嚼,腊汁肉炖的更是烂,再夹上咸菜、油煎鸡蛋也是个豪华版夹馍,即使是牙口不好的老汉吃也完全没有问题。“馍软肉又烂,老汉自然喜”,所以叫老汉喜。

这种夹馍主要集中在西安,以李氏家族为知名,分布在西安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各个生意火爆,每天都排队购买者络绎不绝。据说,其老父亲每天亲自熬肉,具有神秘配方。因汤汁用熬制的老汤制成,而夹肉用的馍须是特别的飥飥馍才最正宗,所以这种馍口感有肥有瘦恰到好处,味道绵香,回味无穷。

凉皮

咸阳的凉皮难能可贵的传承了关中传统蒸面的制作工艺,洗过面筋的面皮才称之为凉皮,没有洗面筋的叫懒凉皮或酿皮。在咸阳不论是经营最久的张韩家、在吃腻了擀面皮、汉中热面皮、秦镇米皮后,来这儿吃一碗真正的关中传统凉皮吧。

凉皮与肉夹馍是天仙绝配,好比西施配范蠡,虞姬配项羽。一个温柔清凉,一个荤香厚重,一个内敛绵长,一个干脆火热。凉皮筋道爽口,肉夹馍酥脆鲜香,实在是吃货之首选。

锅盔牙子

与传统厚重扎实的锅盔不同,锅盔牙子的面团是半发酵,直接在火炉中烤得外酥里软,极薄、微脆,夹上腊汁肉,再来一碗馄饨,太舒坦了。它是咸阳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名吃之一。相传它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当年秦始皇遍搜民间佳肴,除在宫廷享用之外,还用于犒赏有功的三军将士。待锅盔牙子传至唐朝日臻完善,因其做工精细,口感纯美在明中期以前曾经风行一时,享誉朝野。

刘记锅盔牙子到这代已是好几代人经营过此类美食了,啃盘猪蹄,吃俩牙子,喝碗馄饨或者羊血饸饹,就是一顿即传统又美妙的午餐。

箸头面

箸头面是咸阳又一大忒C,面的粗细跟筷子头差不多,所以就叫箸头面。箸头面又称“香棍面”,其实就是油泼棍棍面,这里的“箸”指的就是筷子,因为面条的粗细跟筷子头一样。做好后的面条粗细均匀,光滑筋道。

香辣爽口,配菜是白菜帮子和大豆芽,调好酱油和醋,就着面汤和蒜,这就算是一桌便宜的“盛宴”了!

臊子面

关中农村人有一句口头语:“捞面稠,臊子面鲜,臊子面里活神仙”。臊子面是关中地区的特色美食,过去只有过年是才可吃上。陕西臊子,各地以及各家的做法都不是一模一样的,但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省份臊子的特点,就是猪肉在锅里炒制到肥肉出油发亮时,烹入陕西农家醋,水分敖干快出锅时再加入辣椒面。小肉片切得薄薄的,瘦肉筋道有味,肥肉油而不腻,入口即化,酸香可口,开胃解腻。

biangbiang面

陕西八大怪里面的面条宽的像裤带也是说的这种面,后面也有人把这种面叫做裤带面了。都知道陕西人爱吃不爱穿,在穿上不讲究,但是在吃上不将就,biangbiang面的好吃除了他的面劲道爽滑有嚼劲,还有它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那就是油泼辣子。“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嘹咋咧”

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3~5公分,长度则在1米左右,厚的差不多2毫米,薄的不到1毫米。一根面条所用去的面粉通常厚的可达2两,薄的不到一两,因而对于饭量小的人来说,一根厚面条足够一顿饭。

肉夹馍

肉要肥瘦兼备,馍要温热酥软,再多浇一勺腊汁,那朴实温润的滋味,是不知多少人最爱的陕西食物。肉夹馍虽然不及西方汉堡那样有着层层堆叠的丰富原料,但就算是“肉”与“馍”最简单的搭配,陕西人对它的讲究却一点也不少。

陕西人偏爱靠近腹部的肋排肉。这里的肉既有猪腹五花般层叠的精肉和脂肪,又有小排浓郁的骨香,骨头周围的浓厚肉味更是令人垂涎。除了肋排肉,精肉纹理细致、皮厚脂肥的前后腿肉也是一锅腊汁肉的常选部位。一锅好肉,再加上三十多种香料和浓缩了几十载的腊汁浓香,让每一口陕西腊汁肉都脂浓味美。

三原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陕西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是烫面包入黄桂白糖馅经油炸而成,因起糕面有隆起的松泡,故名,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

据传原为皇宫点心,“安史之乱”时,有一位善制此糕的御厨流落到今西安以北的三原县。为了谋生,便做起制售泡泡油糕的生意,工艺从此传入民间,成为三原县一带世代相传的美味。

长武血条汤

血条汤是陕西长武特色食品。长武人红白喜事,生日满月,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头一顿上等饭是血条汤。煎汤时加用动物油(大油)作的油泼辣椒、豆腐、葱花、鲜香菜等,形成血条红,豆腐白,辣而不呛,油而不腻的特点,为地方风味吃食一绝。

辣子蒜羊血

辣子蒜羊血是陕西咸阳地区的传统美食,因调味品中必须有辣子、蒜而得名,是羊血最简便最大众化的一种吃法。辣子蒜羊血的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窜扑鼻,很符合咸阳人的口味,因此在咸阳地区比较流行。

让活

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很难想到是吃的吧?而它确确实实就是一道有着百年历史的咸阳泾阳县特色著名小吃,在当地人们还称活为瓤合和瓤货,您可以将他想象成一种火腿肠。让活可以说是在咸阳众多的美食小吃中名字最为特别的一个了。它是用猪肉馅子加入馒头碎屑和鸡蛋,在加入各种的佐料制成圆形入锅蒸制而成。做好的让活金黄诱人,切开之后那浓郁的肉香味真是让人食欲大开。在当地只要是逢年过节和各种宴席上都能看到这道美食。

蓼花糖

蓼花糖是咸阳的传统风味点食之一,据说是起源于明代时期,原名为辽化糖到清朝的时候才改为蓼花糖,一直沿用至今。它的主要用料是江米、白糖、芝麻等,经过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其颜色金黄,上面布满了芝麻,吃上一口酥脆香甜,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传统食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