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秦小健
如果时间能倒流
12月9日
早晨那一刻
家住泾阳县的张女士
一定不会把危险的
恒温水壶盖儿
放在才1岁8个月的儿子身边
是的
意外往往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发生
突发:孩子趴在地上脑部插着钢针
12月11日上午,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小男孩闹闹看起来状态还不错,他坐在妈妈怀里玩耍,而他的右眼眶上方,还有一大块很明显的淤青伤痕。此时,已经是手术后的第三天,医生说闹闹非常幸运,虽然经历了一场大灾难,但结果真的不算太坏……
“当时孩子趴在地上,头部插着长长的探针,真是把人吓坏了!”妈妈张女士说起来仍是心有余悸,又十分后悔。她说,为了方便给孩子冲泡奶粉,她专门买了一个恒温水壶,水壶盖上带有一根测温用的不锈钢探针,约有10厘米长。12月9日早上,孩子在炕上玩,她就拿起水壶去厨房接水,准备冲奶粉。此时杯盖就放在一旁,懵懂无知的孩子顺手拿起放在一旁的杯盖下了炕,想到厨房找妈妈,结果摔了一跤,钢针直接刺入孩子右眼框,扎入了颅内。听见孩子哭声的张女士赶紧跑出来,当时一看就吓坏了,她也不敢动,急忙给丈夫打电话将孩子送医。然而,由于孩子伤势严重,从医院都无法手术。医院医院是医联体单位,立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史航宇,并派救护车将孩子紧急送往西安。
救治:多次会诊决定拔出钢针并做好开颅准备
医院时,已经是中午12点了。“当时孩子看起来状态还好,神志清楚。”接诊的神经外科席敏医生说,因为担心孩子眼球是否受损,颅内情况又如何,史主任立即安排进行眼部CT和头颅CT,但因为仪器需要在头部来回扫描,患儿哭闹不配合,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扫描,如果随意动钢针,会对患儿带来二次伤害。于是决定联系眼科、麻醉科等科室会诊。经过反复研究,专家们决定为患儿实施舒适化麻醉镇静,在镇静状态下初步完成眼部和颅脑CT扫描;根据CT扫描情况,发现钢针紧贴右侧眼球,穿透颅底扎入颅内,10厘米长的钢针进入颅内约6厘米深,眼球是完好的,光感也正常,但伴有眼眶骨折、脑挫裂伤等多处损伤。
如果拔出钢针,患儿极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或者有脑脊液渗出的情况发生,为此做好了开颅手术的准备。随后根据多学科会诊,在麻醉状态下,当晚9时,史航宇主任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专家用手飞速将钢针拔出,因为速度快,未造成颅内出血,也没有发现脑脊液渗出,一切都很顺利。
幸运:扎入位置很巧避开了重要功能区
“这个孩子非常幸运,扎入的位置很危险,但避开了重要功能区,后期应该不会影响各项发育。”史航宇主任说,钢针是贴着眼球扎进了颅内,眼球没有受伤,光感正常,视力等待后期再查。刺入颅内的部位也不是重要的功能区,因此不会对四肢功能、智力等产生影响。目前,闹闹正在接受术后的抗感染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也不错,四肢活动灵活,没有发烧等不适,如果顺利的话,一周即可出院回家。
警示:常见物品也会成为“隐形杀手”
近年来,因筷子、竹签、钢针、铁器等锐利的危险物品导致婴幼儿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婴幼儿年龄小,自我防护意识很差,家长一定要加强看管,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孩子缺乏识别危险的能力,家长要及时清除铁棒、钢针、竹签等尖锐危险物品,否则就会为意外发生埋下隐患。史航宇主任说,他曾经接诊过多名类似的儿童异物损伤,发现造成意外的很少是小刀、剪刀等尖锐物,这些东西家长可能会比较注意,反而更多的是筷子、签子、钥匙、电线、钉子等生活中很常见,但又容易被家长忽视的“隐形杀手”。医生再次提醒婴幼儿家长,一定要照管好孩子,警惕身边这些常见“隐形杀手”。
提醒:意外发生杜绝二次创伤
医院史航宇主任同时提醒大家,一旦发生意外,非医务工作者一定不要随便拔出异物,这样也许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二次创伤;正确做法是尽快选择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医院的过程中浪费时间而导致病情延误。
编辑:秦小健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