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班车出游,探秘秦岭。
这次,我仍是从西安市蓝田县城乘坐“蓝田-葛牌”的班车,1小时20分钟的车程后,就到了我即将进入的这条山沟——“粉房沟”的沟口处,前面等待我的将是非常有意思的发现。
//海拔一千多米的“粉房沟”
葛牌镇的山沟实在太多了,以镇子街道为中心,就有三条山沟向三个不同方向延伸——大沙帽沟、大梨园沟和葛牌沟。
“粉房沟”在葛牌镇北一点点,沟口在福银高速葛牌出口和葛牌镇之间,正对着蓝葛路上的“红军魂广场”,刚好处在从西安到葛牌镇的必经之道上,好多人来葛牌旅游,可能都看到过路边有这样一块路牌,一边指向葛牌镇,一边指向粉房沟,但可能只有极少数人进入过这条山沟。
“粉房沟”是一条东西向的山沟,沟长约四五公里,沟谷尽头是横亘在葛牌、草坪和玉川、红门寺之间的五凤山。这里紧邻秦岭主脊,地势比较高,沟口海拔就达到了米左右,沟尾海拔近米,有一条乡村公路紧挨着沟谷北侧的山体贯通山沟始终,开车可以进入,步行路程也不算太远。
沟里有一个叫“粉房沟村”的村子,从上至下分布着四个村民小组,生活着两三百户、七八百人,合村并镇后,现在已被纳入葛牌村。
关于“粉房沟”名字的来源,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说,是过去沟里开了一家磨面的作坊。也有人说,是沟里曾经出产一种“土碱粉”——把荞麦杆烧成灰过滤沉淀后得到的粉末,熬包谷糁糁时放一点会使糁糁稀饭更软糯,所以得名。
这样一条山沟,既通公路也通班车,谁能想到,里面居然隐居着一群“客家人”,他们至今住土屋吃洋芋,饮山泉居林海,仿佛生活在另一时空。
//被遗忘在时间之外的山村
我就是从蓝葛路与粉房沟的交叉口步行进入这条山沟的。
一开始,这条山沟看起来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山沟,沟口处有几处村民的楼房,甚至还开了一家小商店。
但沿着公路顺着山体拐了一个弯,光景大变样,一分钟不到,我好像从现代社会穿越回了百年前,一栋栋土屋三五成群分布于山沟两侧,缕缕炊烟随风而起,山林和屋顶还残留着积雪,一切都和外面如此不同。
这是那种最古老的土屋,生土夯筑的厚实的墙体,木质房梁,瓦顶。大多只有一层,中间一扇大门,两边各开一扇窗户。是你能想到的房子最简单的样子。
真的太魔幻了,谁敢相信在距离西安千万人口国际化大都市只有几十公里的地方,还有这样原始风貌的村子!
土屋的数量非常多,几乎占了山谷里房屋总数的2/3以上,里面大多还住着人。人们在屋檐下挂着成串金黄的玉米,大门边贴着红红的对联,屋前跑着雄赳赳的大公鸡。有些人还在院子一角养上一头大肥猪,日子看起来过得有滋有味。
特别要说一下是这里的大公鸡,可能久住山林称霸惯了,居然还敢攻击人。我不过和它家主人搭了个话,它就紧追不放,趾高气昂朝我示威。吃过的鸡肉多了,这么大胆的鸡还是头一回见呢!
沿着马路,伴着一条潺潺流动的山溪,我渐渐走入了山沟深处,里面人烟渐渐减少,但始终都有人家。
越往里走,风景更见幽静,山谷尽头,有几座被遗弃甚至开始倒塌的土屋,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房屋、公路、山林、溪流等,无人行走的路面积雪厚达十来公分。
这里便是粉房沟村的一队,也即山沟结束的地方,过去曾有三四十户人家居住在这里,大约十来年前,这里的村民因为不堪野猪的骚扰,大多搬迁到了山外的泾阳县,只剩下少数几户人家守着这个寂静山谷。
//神秘“客家人”的后代
早就听说蓝田葛牌镇有六成人口是“客家人”,我一直对此很感兴趣。这次到了粉房沟,我便有意识地和村民聊这个话题。
一说到先祖的来历,村民们便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告诉我,粉房沟里住着周、程、郭、付、黄、李、舒等各姓人家,“祖上没有一个是当地的”,都是清代、民国年间从外地逃荒逃难过来的,有的来自安徽,有的来自四川,还有从商洛商州一带上来的。
周、程是山沟中最大的两姓。其中,周姓又分为两个家族,一支周姓据说是蓝田本地人,来自山外的白鹿原上的安村镇,落脚于此已传了七八辈人,现在住在粉房沟口处。据本地周氏后人讲,他们先祖来到这条山沟时,这里还是荒林一片,沟里仅有的几家人住在沟边支岔里。
另一支周姓则来自安徽,被“本地人”称为“客家人”。
程姓也来自安徽,但到底来自安徽何处,就连程姓后代也说不清楚,因为程家家谱已经在五六十年前被烧了。
和周姓不同,沟里的程家都是“一家”,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他们最初住在山沟中段的二队——程家老院子,随着人口家族壮大,在人口达到99人时,程家终于分家了,一部分程家人移住山沟上面的一队,一部分程姓人移住山沟口的四队,于是,在地图上,你便能看到粉房沟里有“上程家”、“中程家”和“下程家”的地名。
根据这个家族壮大的程度,想必他们来这条山沟的时间不会短,参考葛牌镇其他村子安徽移民落脚的时间,我想,程家从安徽来到秦岭“粉房沟”应该也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吧。
经过一两百年的家族迭代,不断地与本土文化相融,沟里的“客家人”后代已经说得一口地道的关中话,但生活中一些习俗却和关中很不同,比如说他们会在天寒时制作腊肉,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打豆腐。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生活于高寒山地,种植玉米、洋芋等山地农作物,使得他们在饮食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包谷糁糁和洋芋糍粑便是他们的日常吃食。
短短的一次出游,难以看清“粉房沟”的全貌;短短的一篇文章,也难以尽述我在粉房沟的所见。秦岭之美,不仅美在那名山胜水,也美在这无人知晓的沟谷。
攻略:
自驾:导航“粉房沟村”,走福银高速直达葛牌出口,西安出发只需1小时车程,出高速约1公里后即抵达粉房沟口;
班车:西安纺织城地铁站A口——乘坐西蓝旅游公交专线至蓝田县“滋水学校”站——乘坐公交/路至“车站十字”站——蓝田县汽车站乘坐“蓝田-葛牌”班车至粉房沟下车;
班车发车时间:早上8点-下午4点,整点发车,每小时一趟,票价13元;
食宿:沟里有几家农家乐,但冬季未营业,建议备上食物,也可去高速口或葛牌镇上吃饭。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