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走好农旅路寻致富密码

——陕西永寿烟庄村乡村振兴纪实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烟庄村果蔬大棚里4名正在参加劳动的党员志愿者与前来指导的农技特派员热烈地讨论着,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勃勃地畅想着二十大报告中描绘的美好图景,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近些年来,陕西省永寿县烟庄村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村级班子,优化产业发展,深挖红色资源,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共富之路。

“双好双强”配出好班子

“村两委班子一盘散沙,村集体经济收益几乎为零,想办事却没钱……”烟庄村村民胡德智说起以前村里的情况,还是心有余悸。

年村两委换届时,永寿县将建设致富带富型村级班子作为重点,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双好双强”标准和实干担当导向,多渠道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针对烟庄村现状和实际,甘井镇党委采取“外引+内育”的办法,积极开展“返乡走亲”活动,动员致富能手回村创业、反哺家乡,成功吸引回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返乡人士进入村两委班子。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针对烟庄村主导产业不强、土地资源潜力挖掘不足等实际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推进、产业支撑、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依托本村毗邻云集生态园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建设果蔬大棚、发展设施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烟庄讲堂”,围绕政策理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作物技术等问题,定期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县农技中心的专家教授讲课,不断提升村民致富能力。建立“奖优提补”制度,评选命名“综合示范村”,极大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

“现在,产业起来了,村集体有了钱,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大家信心十足,都准备大干一场咧!”村民白建设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产销一体”做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依托“跨五晋十、百村攻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行动,村两委多次赴设施农业发达的泾阳县、咸阳市杨陵区等地观摩学习,了解和掌握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确定将产业发展重点放在果蔬大棚发展上。在县、镇帮扶的基础上,烟庄村贷款筹资,建成了5个温棚和4个日光棚。坚持“产销一体”的发展思路,开展订单式生产经营,持续深挖果蔬大棚产业市场。年9月,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永寿县槐香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支部共建、资源整合、专业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财务透明”的原则,整合吸纳沿线赵家塬村、王家村、吕家村、北甘井村、北庄村等7个村集体经济设施大棚41个,对大棚产业资源进行重组,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对有意愿自主发展设施农业的群众,免费提供前期技术指导和服务、后续建设和销售的支持,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年7月,烟庄村果蔬农产品直营店正式挂牌营业,从“经销”变为“直营”后,果蔬产品的销路得到进一步拓宽,群众收入进一步提升。

“我们家种植了2棚普罗旺斯西红柿,今年收入近4万元,这比干啥都强!”烟庄村村民郭念念笑得合不拢嘴,对未来信心满满。目前,烟庄村自主经营果蔬大棚19个,村级经营性资产达万元,年上半年集体经济成员分红17万元,年吸纳就业人次以上,务工支出超过40万元。

农旅结合共创共富

每到周末,烟庄村就热闹非凡,从果蔬采摘,到农耕文化体验,城里的游客纷纷来这里放松自己,“这里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可以一边亲身体验农耕酣畅淋漓,一边采摘享受劳动的果实,非常舒服!”来自西安市雁塔区的王秋颖感叹道。

近些年来,为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两委以农旅结合为抓手,确定将“农旅结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作为发展目标。整合资金万元,对现有果蔬大棚区生产道路、设施器材、分拣中心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全面打造果蔬大棚观光集群,开发绿色观光农业,持续深挖果蔬大棚产业潜力。充分发掘和利用本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主题广场、西塬支部红色村史馆、民宿体验中心等场所,加固维修西塬支部旧址作为红色基地,使其成为集乡村文化服务、红色教育、素质拓展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依托陕西云集生态园4A景区,利用传统老旧宅基地,改建传统关中民宿,供游客旅居体验。

如今,烟庄村不仅利用大棚农业,发展成为陕西关中“菜篮子”,还通过农耕文化体验、生态民宿等特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先后获得省、市级标准化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综合示范村”等荣誉,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