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咸阳市教育局通报了城区两所民办学校违规招生情况,约谈了属地教育局,并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对两所学校的违规行为予以严惩,年度年检“一票否决”,评定为“不合格”等次。年起停止下达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取消其中职学校招生资格,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招生资格。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两校违规收费立案查处,限期清退违规所得。
为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该市教育局打出了系列组合拳。——“深处”对接。在民办学校审批和登记中把好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关,理顺和审批、登记部门的联系流程,做到审批、登记和监管深对接。把市批民办学校年检权下放到属地县市区教育局,压实以县为主管理责任,做到“市县分级管理、属地监管为主”相对接。
——“前移”关口。先后召开加强规范城区民办教育高中招生工作会、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约谈会、全市民办高中创省标推进会、全市民办教育安全管理1+1案例剖析会等,通过开学检查、签订任务书、约谈警示、下发整改通知书、调研督导、问题反馈等举措,既前移关口,又紧盯全程,对违规办学问题和重大风险做到排查、预防、化解、处置全覆盖。
——“下沉”管理。年暑假以来,指导各县市区教育部门主动对接公安、市场监管、民政、卫健等部门,采取“四不两直”等明察暗访方式,对履行监管责任、疫情防控、落实“十不准”、规范招生、从业人员资质审查等9个方面进行实地查看,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全市累计取缔非法培训机构53所。
——“痛处”治疴。下一步,将重点针对民办高中、民办中职、校外培训机构、“僵尸学校”等薄弱环节,把住招生季等关键节点,紧盯屡次违规的“重点校”,出台招生计划预审、招生简章审核备案、招生环节全程监管、招生代管、派驻督导专员、入驻党组织书记、课程开设监管等常态化长效机制,运用好“黑白名单”制度、媒体通报制度、预警制度等,真正在痛处猛药治疴,在关键处发力,让《民办教育促进法》“长牙齿”,使规范办学者得益处、违规办学者受惩戒,营造民办教育良好的发展生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