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是这里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咸阳全力打造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农业生产悄然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吨粮田”里,一株株优品小麦穗大粒满;智能温室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蔬菜瓜果圆了农民四季丰收的梦;网红直播基地里,手机屏幕连接着农民的好光景;现代化产业园区里,一箱箱农产品经过“梳妆打扮”,踏上遥远的旅程……

咸阳通过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品牌化建设,让田野里“长”出好风景,也让现代农业焕发蓬勃生机。

育优品生来就是“优等生”

5月20日,时近小满,武功县海鋈皇嘉万亩粮食高新农业示范园的余亩麦田,麦浪翻腾。

“年,玉米、小麦平均亩产超过公斤,园区95%的土地达到了‘吨粮田’水平。”站在田埂上,海鋈皇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肖栋很自豪,“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小麦高产又优质,秘诀是什么?

“标准化生产!”王肖栋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

据了解,示范园同时试种着30多个小麦品种,“高产、抗倒伏、抗旱、抗病”是优中选优的基本要求。以“农业产业化、全程机械化、科研示范一体化、销售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依托下设的2个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推行小麦和玉米机耕、植保、机收、仓储、加工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构建“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这里为全省现代农业粮食发展提供了样板。

在永寿县店头镇康家村,尝到标准化生产甜头的种植大户康天明站在自家的苹果园里,同样喜不自禁。

“去年每亩地收益1.7万元左右,今年估计能达到2万元,而每亩地的投入不超过元,你算算这收益!”康天明说。

康天明鼓起的钱袋子,得益于智慧果园的科学化管理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气象站探头、自动虫情测报灯、手机监测管控设备……现在种地得懂‘门道’咧!”康天明说,依靠标准化管理种植,苹果质优价格俏。

在咸阳,先进科技和新式装备将土地“武装”起来,标准化生产让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促使农业产业实现现代化转型。

闯市场广开销路“钱景”旺

“种得好只是第一步,卖得俏才是增收致富的关键。”5月21日,在武功县抖音电商生鲜和食品直播基地,武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雷的这句话让大家频频点头。

“从3月30日揭牌到现在,销售额已达1.7亿元。”“借助基地平台,有个卖红薯的农民主播,3天就走货多单。”……在这个西北地区首个专业化农产品网红培育和直播电商运营服务平台的直播基地,我们感受到了西北农村电子商务第一县的魅力和实力,更看到咸阳探索“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取得的丰硕成果。

“只要指尖一点,就能把田间地头的新鲜农产品买回家。现在,每天成千上万件优质农产品从这里送往全国各地。”王雷的话,在离基地几公里外的西域美农产业基地的仓储物流中心得到了验证。

分拣、包装、转运,近百名工人有序忙碌的身影中,全产业链建设助力农业提质增效的优势清晰可见。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咸阳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了一批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园,用“农业+”为农产品销售再赋能。

创品牌养在“深闺”人皆识

“6个棚的‘夏日阳光’早就被订购完了!”5月21日,在泾阳县云阳镇大里村的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郑辉指着拱棚里一串串“幼年”番茄,笑容满面。他说,仅冬春两季,基地就已收入近万元。

“一斤优质新品种番茄能卖到30元,3亩地就能收入20万元。”郑辉感慨不已。

泾阳番茄凭什么“逆袭”?“因为消费者认可我们的品牌!”郑辉说。

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无公害有机蔬菜品牌。采用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引进新品种、建设智能化管理体系……如今合作社年产值达万元,先后注册的“淇辉农业”等商标品牌享誉三秦,种植的“泾番一号”“初心果”等系列水果番茄全国俏销。

在泾阳县蔬菜中心副主任刘勇看来,作为全国无公害蔬菜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和陕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品牌化建设已成为泾阳农业发展的起跳板。先后注册“迎柿方”“花田喜柿”等20多个商标,完成有机蔬菜基地认定70亩,认证有机蔬菜产品19个,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点20个……泾阳逐渐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

如今在咸阳,一大批农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响亮的品牌让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

在麦穗饱满的标准化农田里,在瓜果长势喜人的智能化大棚里,在物流繁忙的产业园区里,在风景秀美的农耕体验园里,咸阳农业正在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上高歌猛进!(陶玉琼)

作者/来源:陕西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