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泾阳看郑国渠。

郑国渠,秦朝时开凿的一条人工水渠,引泾河之水,向东入洛河,全长三百余里,水渠开凿完成后,可以灌溉关中平原万亩良田,主持开凿的人名字叫郑国,所以叫郑国渠。

打开百度地图搜下,郑国渠景区,从渭南过去九十多公里,不算远。

景区旁边,地图上能看见一条水渠从泾河分出来,这条水渠应该就是郑国渠,地图放大沿渠往下游看,看水渠最终流向什么地方。

地图上能看到,水渠和关中环线有段平行相邻,最后留到三原县城。

郑国渠修好后,后世不断改修,郑国渠渠道也在不断改变。

大概位置查好,中午十二点出发,从渭南走关中环线到三原县,过了三原县城打开地图,找到郑国渠和关中环线相交处,找小路过去看渠。

小路很好找,百度地图搜索,泾阳县东沟村,走关中环线有条分岔路,沿小路走看地图就能找到郑国渠。

站桥上看郑国渠。

渠水很清澈,泛绿色。

看旁边牌子,渠现在叫泾惠渠,百度搜索泾惠渠,有详细介绍,也可以当郑国渠。

看地图,沿渠边的路,可以走到郑国渠景区,那就走小路,小路路好,景色也好。

路右边就是郑国渠。

走了十几公里,到了郑国渠景区,景区很气派,停车场也停满了,在门口问了下,一个人一百块,花钱景区我都不爱去。

景区旁边有路,沿路走,看能不能看到水渠和泾河交汇处。

没走多远,前边路被拦住了,看地图,再往前走一两公里应该就能到交汇处。

先停车看下。

前边这条就是郑国渠,隔一道土梁后边就是泾河。

不想花钱进景区,小路过不去,看河对面好像有村子,绕去河对面看看。

往回走路上,看见路牌指示,郑国渠首遗址,过去看下,没什么,两千多年了,看不出名堂。

再拍下这里的郑国渠。

打开百度地图看下,对面靠河的村子叫下黄村,跟着导航去对面村子。

不远,绕过去十几公里,二十几分钟。

跟着导航走,车走到路尽头,就能看见泾河,停好车,走路去下河。

哈哈,这路没白绕,这边景色更好。

走羊肠小路下河,满地的羊粪蛋,肯定是羊肠小路。

下到河道,好地方,绿水峡谷,不过北山不青。

河道只能走到这里,往前没路了,看地图离水渠和泾河交汇处只剩一公里。

绕到上边山上,看能不能过去。

走到这里,再往前的路,就不好走了。

往前走过水潭,路更难走了,要往下爬,看地图还有不到一公里。

看下时间,下午五点了,算了,今天不去了,跑过去一两个小时,怕回去写日记时间不够。

留点悬念,下次来探索。

往回走路上,遇见放羊人和他的一群羊。

我问放羊大哥,这边能不能走到郑国渠和泾河交汇处。

大哥说,可以过去,就是路不好走。

我问,要走多远?

大哥说,几里路。

放羊大哥介绍,就是走我刚才走的崎岖小路,往前再走几里,河这边属于礼泉,河对面属于泾阳,交汇处能看见一座大坝。

五点回到车跟前,七点回到家。

哈哈,匆忙跑半天,就为看个渠。

其实,看渠就是看个热闹,了解这段历史才有意思。

郑国渠就是个偶然,战国时,韩国和秦国相邻,韩国怕秦国攻打他,派水工郑国去秦国献策,说修水渠可以灌溉田地,目的是让秦国花人力物力修水渠,削弱秦国实力。

没想到,水渠修成后,秦国增加了万亩灌溉良田,实力更加强盛。

修渠过程中,秦王也发现了,郑国来修水渠,是为消耗秦国人力物力,要杀郑国。

郑国说,修水渠,是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水渠修成后,造福的还是秦国,秦国只不过晚几年打韩国。

亲王觉得有道理,没杀郑国,让郑国继续修渠,亲王就是秦始皇。

郑国渠修了十年,不仅造福了秦国,秦灭亡后,还造福了后世千年的关中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先打下的就是韩国。

秦统一六国,在秦始皇之前,就积累了好几代,从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积累了一百多年。

春秋战国早期,秦就是个小国,后来越来越强,最终统一六国。

取胜,只需几场战争,但取胜之前的准备,或许需要几十几百年的积累。

一个国如此,一个人也如此。

像风一样自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