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煜盛茗茶业有限公司、泾阳吴家东院茶业有限公司、陕西墨子茶业有限公司发起的“同心协力,做强茯茶产业链”主题论坛在煜盛茗茶业有限公司举行。
《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总顾问、《大义秦商》作者、周莹第四代后人吴国华、吴国玉女士,陕西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郭建军应邀出席了活动。
论坛会上,各路专家围绕泾阳茯茶的发展,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观点。煜盛茗茶业有限公司、泾阳吴家东院茶业有限公司、陕西墨子茶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就战略合作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三家公司将就做强茯茶产业链,从“原料选购、工艺提升、文化推介、人才培训”等各方面展开合作,共同为推进泾阳茯茶产业发展做贡献。
看现场
建议在WiFi环境下浏览
年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孙娘娘斩获了最佳女演员奖,又一次证明了我们娘娘的演技以及独到的选剧本的眼光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而电视剧一经播出,连续称霸全国卫视黄金档收视榜。优秀的电视剧背后离不开一个高水准的剧本。
吴国华《那年花开月正圆》(原名《大义秦商》)的作者,也是剧中人物周莹的第四代后人。
吴国华老师从年开始执笔,历时两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展现秦商精神大剧的40万字大纲。故事以自己太奶奶也就是陕西女首富周莹传奇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在清末时期,一个女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族的未来,更扛起拯救国家的责任重担。吴国华老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代秦商在商业上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国家大难面前的大义凛然。
一部电视剧带我们看过一代人的风貌,一个女强人的成长之路,一个地方让人感叹万千的故事。吴国华老师也向我们透露了创作中的小插曲,剧本定下后吴老师带着编剧前后深入泾阳,再次挖掘泾阳茯茶的文化,所以在后期剧本中向我们呈现了茯茶的文化。很欣慰,我们通过电视剧向更多的人介绍了一款专属陕西的茶——泾阳茯茶的故事。泾阳茯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在当时泾阳茯茶作为官茶主要销往西北地区以及西番和波斯等40余国家。
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
刘佩琦抱拳向围观的群众吆喝,将电视剧中的第一句台词响亮喊出:“泾阳的父老乡亲……”第一句话就说出了‘泾阳’两字,真是让人觉得特别的亲切啊!《泾阳县志》载,当时泾阳有集镇11个。县城还出现“至晓乃散”的夜市和日市俱出的早市。随着茶叶加工转运量的不断增大,也促进带动着相关产业发展,小加工厂、作坊、脚夫(运输)、堆垛坊(仓储库)、廊屋、客店、烟商、棉麻商、盐商、皮商、药材商相继诞生。当时大宗商品主要是茶叶、兰菸(兰州水烟,也叫白条烟)、甘(甘肃)、宁(宁夏)、青(青海)毛皮、药材、盐类(食盐和硝盐)。此时泾河上有九个大渡口(码头),纤夫成群。泾阳县城中现还有的骆驼巷、麻布巷、堆垛场(红光坊)、四茗楼巷、粮集巷等,就是当年流传下来的。
明清时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同时也从茶商号中衍生出了许多专业商户。促进其他商贸流通业的兴盛。泾阳境域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商贾云集,一些大商富户争相开设商号、货栈、皮行、钱庄,街市两侧商号、门店林立,手工作坊遍地。《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成为沟通南北货物集散加工转运之枢纽。据史料载,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已随“丝绸之路”远销俄国、西番、波斯等四十余国家。
吴国华老师也曾表示,如果时机成熟,想与茶企合作恢复吴家东院的茶叶,让它发扬光大。
明清茶叶西运靠驮马车载,销售后,回来带的主要是兰菸、叭、宁、青毛皮、药材、香料、珠宝等;南茶北运泾阳后,回去主要带有在泾阳改制的兰州水烟和在泾阳加工好的皮货、中药材和泾阳产的硝盐及棉布。随着商贸发展,物品贸易量的不断增大,纸币——“交子”,也是在这以时期出现。据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有效改善了贸易当初的物物交换,及后来的金银硬通货币交易的不便,促进商业贸易大步发展繁荣。还记得剧中那个古灵精怪深得周莹喜爱的养子吴怀先吗?
《那年花开月正圆》第二部将以吴怀先故事为主线,讲述这个周莹最喜欢的孩子如何继承吴家家训,并发扬秦商的故事。吴老师表示,在第二部剧本已基本敲定,拍摄地点力求在泾阳当地拍摄,所以小伙伴们一起期待吧。
欢迎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订阅泾阳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