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773.html
“互换特产”,即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近期,“互换特产”在各社交平台流行起来,成为陌生人之间的一种线上社交的新模式、新风潮。不少网友晒出了成功案例,表示既品尝了各地美食,也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真诚,但也有网友曝出自己的受骗经历。有律师表示,交换中某一方行为人对多人实施了同样的欺骗行为,且达到了“金额较大”的程度,可能涉嫌诈骗罪。●有人想互换集齐全国特产●周小青家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今年8月初,她在某短视频平台评论区看到一位四川网友想吃内蒙古的奶皮子,一时兴起便有了“互换特产”的想法。通过私信,双方互留了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之后便各自开始准备家乡特产。周小青为这位素未谋面的四川网友准备了内蒙古的奶皮子、风干牛肉、鲜奶果酥礼包、纯牛奶做的牛奶条、手工奶疙瘩、牛奶棒、牛奶饼干、炒米等17种特产,“装了满满一箱,一共花了五六百元。”二人当时并没有特意约定要寄价值多少钱的特产,都是各凭心意。周小青说,这位四川网友只给她寄来了一条腊肉和一根腊肠,对方的心意有点未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虽说第一次与陌生人“互换特产”的经历让周小青有点失望,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在“互换特产”的路上狂奔。粗略计算,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她已经和北京、福建、上海等地的网友互换了十次家乡特产。她很享受“互换特产”的过程,“每次都像开盲盒一样。”与周小青相似,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王鱼也有多次与陌生网友“互换特产”的经历。与周小青不同,王鱼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要与全国每个省份的网友互换一次,集齐全国特产。●多人寄出特产后就被拉黑●今年8月中旬,张艺在某社交平台刷短视频时看到有博主称自己因“互换特产”被骗,她在该视频下评论称自己“愿意真心交换”。之后,便有一名自称是陕西泾阳县的网友赵某私信她,表示愿意与她交换,双方约定互寄特产的价值在元到元之间。张艺便开始学习购买成都特产的攻略,然后到超市、零食店、特产店挑选生鲜,腊肉、香肠、脆皮肠、腊排骨等。她给赵某连续发了两次快递,分别是生鲜和特产,总共花费了几百元。对方则承诺给她邮寄擀面皮等特产。快递寄出几天后,张艺询问赵某给她邮寄快递的单号,却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之前博主说‘互换特产’被骗是真的。”广东潮汕网友李欣得知张艺的遭遇和自己类似。她称,她也收到赵某的私信,达成交换意愿,便准备了牛筋丸、牛肉丸等特产,对方同样称将邮寄擀面皮。后来,自己多次询问对方快递发出情况,对方以忙为由称改天邮寄。几天后,李欣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据了解,先后有7名网友疑似被赵某“空手套白狼”,他们便组建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