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天府之国,坐落着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四川农业大学。多年来,代代川农人秉承“川农大精神”接续奋斗,铸就了学校百十年发展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辉煌篇章。他们怀揣家国情怀,为建设一流农大、幸福农大、美好农大而奋力拼搏,为促进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期推送,一起来看这5位川农大人的“闪光瞬间”——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吕秀兰
吕秀兰,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果树学硕士、博士生导师。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农业大师和成都市天府新区生态农业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果树新品种选育、高品质生产全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主持审(认)定、鉴定果树新品种27个,撰写水果地方标准28个;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鉴定成果8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8项;主持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研二等奖2项,主持获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曾获获科技部首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四川农业大学科技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和首届师德标兵等称号。今年2月,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是四川省高校中唯一获此表彰的老师。(数据截至年3月)
全国先进工作者——周小秋
周小秋,四川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淡水鱼类营养研究,以第一完成人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唯一获奖人获通威股份公司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相关研究成果经过十多年循序渐进地推广,全国16个省市的企业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已超过亿元。年12月,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数据截至年12月1日)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徐伍达
徐伍达,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0级校友,现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西藏“三农”研究,足迹已踏遍全藏区90%的地方。截至今年3月,共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级课题5项、地市级课题10项。科研成果中,获得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地市级优秀成果奖励12项。其撰写的《西藏新农村变迁的缩影与见证》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央统战部长孙春兰的肯定性批示。先后为昂仁、林周、双湖等20个县(区)编制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扶贫、脱贫攻坚等规划,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今年2月,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雅宏
罗雅宏,四川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2级校友,现任四川省雷波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年在脱贫攻坚冲锋集结号吹响之际,他主动请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先后担任盐源县大草乡麦架坪村副书记、第一书记,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第一书记,金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从盐源到昭觉再到金阳,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增收入、降成本、提效益、去陋习”四措并举、多维融合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径,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各类媒体报道百余次。谷莫村也因此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精准扶贫典范奖”,以谷莫村脱贫故事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索玛花开》在央视热播。今年2月,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仙
刘仙,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7届校友,现任成都盒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其相关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知名媒体报道,受邀参与《天天向上》节目录制,与演员黄晓明合作共援武汉,还登上了微博热搜排行榜。曾获第23届“四川五四青年奖章”、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最美川农校友”等荣誉。年9月,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一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度激发学生勇做兴农报国新时代川农人的使命担当。接下来,川农大人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
素材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