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知识:武宗李炎和宣宗李忱的皇帝故事,快来看一下吧
文/阅儿历史
武宗李炎:元和九年(公元年)六月十二日,生于长安东宫,原名漉。穆宗第五子,母韦氏。长庆元年(公元年),封颍王。开成五年(公元年)正月,文宗病重,欲以太子李成美(李炎之侄)代理国政。宦官仇士良等以太子之立,功不在己,遂以其年幼有病为由,矫诏立炎为太弟。同月,文宗死,炎即皇帝位。即位后,以李德裕为相,贬牛僧孺、李宗闵;抑制宦官势力,削仇士良官爵,籍没其家财;裁减冗员人。会昌三年(公元年),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卒,其子刘稹自称留后,企图割据泽(今山西晋城县)、潞(今长治市),炎下令讨伐。次年八月,杀稹,割据势力受到打击。炎沉毅有断,喜怒不形于色,不信佛。
五年(公元年)八月,i召陈佛教之弊,毁寺(官赐匾额者)余区,毁招提、兰若(私造寺)四万余区,还俗僧尼26万余人,收良田数千万顷,释放奴婢15万人。史称“会昌灭佛”。尚能纳谏。炎颇好田猎及武戏(骑射、手搏),五坊小儿得以出人禁中,赏赐甚厚。郭太后(炎祖母)教以为君之道,劝其纳谏。炎退,尽取谏疏阅之,多谏游猎。自是出猎稍稀,五坊亦无复乱赐。但好神仙,道士赵归真得幸。九月,服方士金丹,性加急躁,喜怒无常。次年三月,以病久不愈,下诏改名炎。因唐以土德王,而漉,旁从水,土胜水,不吉;而炎从火,火能生土,故以名之。但改名无济于事,病日益严重,旬日不能言。是月二十三日死。时年33,在位7年。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八月,葬于端陵(在今陕西三原县东)。
宣宗李忱:元和五年(公元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长安大明宫。宪宗第十三子,母郑氏。长庆元年(公元年)三月,封光王,取名怡。忱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稍长装痴,群居时,不尝发言。文宗好诱其言,以取乐,忱终不言;武宗性豪迈,尤为不礼,由是,人们认为真痴。会昌六年(公元年)三月宦官趁武宗病危之时,策立其为皇太叔,代理军国之事,更名忱,目的为了便于控制。及忱见百官,哀戚满容;裁决政务,全然合理,人始知其装痴。是月二十三日,武宗死,忱即皇帝位。忱素恶太尉李德裕之专权,谓左右曰:“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四月,罢德裕之职,以翰林学士白敏中代之。白敏中和李宗闵同为牛党。
在位期间,一反武宗之所为,重兴佛教。下令灵山胜境、天下州府,凡被武宗所毁寺宇,一律重建。后在群臣之忠谏下,有所节制。大中元年(公元年),令会昌四年所减冗员之州县官吏,复增员。吐蕃长期内乱,其势日衰。三年(公元年)二月,吐蕃之秦(治今甘肃秦安县北)、原(治今宁夏固原县)、安乐(治今中卫县)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沙州(治今甘肃敦煌县)人张议潮,乘吐蕃大乱,收复沙、瓜、伊等11州。五年(公元年),张议潮遣使者奉11州地图、户籍来献。至此,在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之河湟诸地,复归于唐。忱性贫,不居别宫,朝夕奉养郑太后。敦睦兄弟,数临幸诸王宅,置酒作乐,球尽欢;诸王有疾,常亲至卧室问候,忧形予色。乐闻规谏,礼待群臣。
凡谏官论事,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亲近,未见其有惰容;得大臣奏章,必焚香洗手而读之。素俭约。即位初,因旱灾,减膳撤乐,纵放鹰隼,停止营缮。大中二年(公元年),公主出嫁,有司循旧制请用银装车。忱曰:“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令以铜装车。严刑法。乐工罗程,善琵琶,武宗时已受宠;忱晓音律,尤宠之。而程恃恩横暴,以小故杀人,被捕人狱。诸乐工罗拜于庭,哭请于忱,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得复奉宴游矣!”忱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终杖杀之。从严约束亲属,舅郑光为节度使,忱与之讨论为政之道,光应对鄙浅,忱不悦,终不复任以民官。
驸马郑颢之弟病危,忱遣使视之,得知公主在观戏,忱怒而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急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公主惧,涕泣谢罪。由是终忱之世,贵戚皆竞守礼法。聪察强记,宫中役工给洒扫者,皆能识其姓名,呼召使令,无差误者。天下奏狱吏卒姓名,一览皆记之。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恭谨节俭,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但唐政腐败,忱之聪察,亦无济于事。晚年为能长生,服方士药,疽发于背。十三年(公元年)八月,疽甚,宰相及朝士皆不得见。初七,死于大明宫。时年50,在位14年。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次年二月,葬于贞陵(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好了,这次小编就先分享到这里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评论。文章为原作者内容,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