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阳》讯:医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长期奋斗在医护一线。他们是健康的守护者——医生。在临床一线,他们用爱心、细心、热心点燃了患者生的希望;用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在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很好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而孙刚武就是这群人的代表。
急诊,是一个昼夜待命的特殊岗位,是一项争分夺秒的工作,是急危重病人抢救的第一线。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医生就是这场战斗中的先头部队。
孙刚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有着近20年临床工作经历、多项急救经验,救治了很多急危重病人,是科里当之无愧的“先锋”。当记者见到孙刚武时,他似乎和“急”字无缘。言谈间,他的话语不徐不疾,态度温和诚恳,声音里有种让人镇定平和的特殊“魔力”。可当急救信息传来,眼前的他几乎瞬间换了个人,一跃而起,迅疾奔向急救车,像一头敏捷的猎豹。
年5月17日下午7点多,一辆电动自行车突然闯进入医院急诊科抢救室,一名中年妇女抱着一名男童,焦急呼喊医生救救她的孩子。当时孩子没有了意识,面色青紫。护士在询问家属后得知,孩子大概在10分钟前吃饭时噎住了,叫不醒了。急诊科主任孙刚武意识到这个孩子异物卡得比较深,他迅速接过孩子用海姆立克法冲击急救,多次冲击后,只见一大块饭团掉了出来,孙刚武不放心,再次冲击,又掉了几块出来,孩子哭出声音来,大伙终于松了一口气。
像这样将患者从“鬼门关”救回的案例,医院急诊科不胜枚举。在孙刚武看来,与同事协力将危重病人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急救工作的关键在一个急字,病人危在旦夕,医生就要挺身而出。”在孙刚武眼中,急诊医生的坚守,是对生命的守护,光荣而崇高,值得为此奋斗一生。
一年天,医院急诊科24小时在线,守护着急诊患者的生命。挽救生命的背后,急诊工作伴随着长期忙碌与琐碎。
“我们急诊科24小时不打烊,医护人员两班倒,全年无休,可以说大家每天都处于绷紧神经、超负荷工作状态。目前我们急诊科医生基本每3天一个夜班,人员不足时更多,护士夜班更多。相对而言,夜班最忙,尤其是前半夜。后半夜也会有患者断断续续来,基本一夜无眠。第二天早上8:00交接班后,还要忙于查房、病人复诊,至少要到上午10点左右才能回家休息。遇到节假日、突发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岗人员加班加点,休息人员随叫随到,大家都毫无怨言。”孙刚武给记者介绍到。
急诊科内外,生离死别的故事在反复上演。“我在急诊科工作整整12年,从住院医师到目前科主任,急诊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应急性强。作为急诊科医生,要快速判断患者病因,给予患者及时的抢救与治疗。急危重病人发病快、病种复杂,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诊断病情,对医生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能力考验。”孙刚武对记者介绍说。
急诊医生都是“全能型”“多面型”医生,呼吸、消化、心内、神经,各科医学知识都要通晓,才能在危急关头做出病情判断,并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治疗。为此,他们在工作之余,不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总结积累救治经验。
孙刚武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急诊科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医院、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将呼吸循环治疗,重症感染的治疗,重症出血热的诊断与治疗,中毒的救治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多种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熟练应用到工作中,为泾阳县急诊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医多年来,孙刚武捍卫患者的生命安全,总结完成多项科研成果,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和一支勇打硬仗的急诊科医疗团队……“年咸阳市青年突击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5C证书”“年泾阳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的殊荣接踵而至,孙刚武却安之若素,因为对他而言,职业与守护生命本身带给他的幸福感,才是他重要的财富。
如今,孙刚武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他希望能让更多人拥有医学常识、学会必备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这些知识能救命。为了这个目标,他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工作之余,他和同事们一起,进社区,进企业,去尽可能地普及急救技能和急救知识。
(《看咸阳》通讯员谢涛报道)
(责任编辑:官海之审核签发:蜀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