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pfzhiliao.com/bdf/

二十年如一日,她深植关中厚土,躬耕于蔬菜领域,从菜农到“菜老板”,发展余座大棚带动4个村人脱贫,多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她就是宜君绿佳源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郝艳。

“日子似浮云一眼望穿,但我的生活不该暗淡”

年郝艳出生在宜君县一个贫苦的小乡村,父辈都是靠天吃饭的庄稼人。从小自己就看着父辈在田地里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非常辛苦。“那时候我就心想,真的没有比农民更辛苦的职业了,我以后长大了绝对不当农民”。大学毕业后,郝艳就迫不及待的选择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打工了。

然而,在外打工的生活并没有郝艳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大城市的一切对她来说陌生又遥远,生活依旧艰难。夜深人静时,她总是想家、想父母,对自己的未来更是充满迷茫。再三思考,最终她踏上了回家路。

“我回家没多久就结婚了,婚后生活很单调,日子就像天边的浮云,可以一眼望穿。”郝艳说自己经常看着眼前的这一片黄土地陷入沉思,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能如此暗淡,但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年春节,郝艳和丈夫在超市置办年货,货架上的蔬菜不仅不新鲜,价格更是贵的离谱。那一刻,她心里一下子就有了新打算:“我要自己种些新鲜的蔬菜。”

边打工边学习,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说干就干。年9月,郝艳搭建了一个简易大棚,种起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由于种植方法不当,蔬菜一年到头也没啥收成。不服输的郝艳就去咸阳市泾阳县边打工边学习,看人家那些大棚都是怎么种植的。半年后,返乡的她用学到的技术先种了一个棚,年底就有八九千的收入。这坚定了郝艳种植蔬菜大棚的信心。

“时代不同了,种地的方式就要跟上,再加上我们五里镇自然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耕地也集中,这都是我建设蔬菜大棚的好条件。”郝艳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年,宜君县五里镇第一座高标准智能设施蔬菜大棚建成。

“这座蔬菜大棚的所种植的蔬菜水果都是效益好、见效快的品种,所以收入还算可观。”大棚建成后,郝艳更是艰辛努力,每天生活的重心都在这些蔬菜水果上,她说自己时常看着这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就更有了向前走的动力。

年2月,郝艳成立了宜君县绿佳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投资79万元新建联栋大棚平方米,拓展了线上线下销售双渠道,自己致富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更是促进了五里镇的经济发展。合作社建成后,郝艳每天忙的不可开交,搞生产、建冷库、注册商标,跑销售、闯市场,积极与各大超市联系,签订供应蔬菜合同,一年下来,实现了年销售蔬菜吨,年销售额余万元。

创业经:梦想和坚定的信念

“我记得年冬季,那段时间连续降雪,西红柿产量下降,但价格一路飙升,周边的小商贩就找到我想批发西红柿,价格每斤高于供给超市0.5元,我当场就拒绝了。”郝艳说,做生意“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如果自己真的答应了商贩,把西红柿高价贩卖,当时可能得到了一笔财富,但终归是取之无道。也正是凭借诚信,她的蔬菜和水果深受超市和批发商信任,产品从不复称、挑拣。也获得了信誉至上的口碑,深受消费者青睐。她一手成立的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百强示范社”、“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多亏了郝书记,我们的种植技术才能不断提高”,采访中,合作社党员张华强告诉记者,为提升社员的种植水平,郝艳经常积极联系邀请市、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对各类蔬菜、水果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进行现场授课,“跟着这样的老板,越干越有劲头!”

多年来,郝艳情系热土,引导群众以土地增收致富。她本人先后被评为“陕西省脱贫致富带头人”“宜君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称号。回忆这些年的创业史,郝艳说一定要有梦想和坚定的信念,相信世界还有另外一面,这个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努力的痕迹。等你从藤蔓生长成一棵树,就会看到鲜花满冠。

华商报记者袁小锋编辑刘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