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秋高气爽,阳光普照。记者走进泾阳县兴隆镇太和村特色产品展销服务中心,只见十多位妇女正在忙着赶做手中的布鞋,柜台里摆放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手工布鞋。

手工布鞋制作现场。

今年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徐进玲说:“这些布鞋都是村里妇女利用农闲时间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千层底布鞋穿着舒适、透气,已经销西安、上海、北京等地。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现在产品供不应求,大家还得经常加班。”

徐进玲(右)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工作。

太和村位于泾阳县北部旱腰带地区,全村10个村民小组户人。由于自然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多年来发展缓慢。年,作为泾阳县集体经济试点村,该村依靠制作手工布鞋的传统,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建立起了“兴隆镇玲巧鞋业社区扶贫工厂”,以制作千层底布鞋为主,并创出自己的品牌鞋业“步布高升”。

太和村特色产品展销服务中心

妇女农忙务农,农闲做鞋,还可以拿回家做,工作灵活,逐渐地吸纳全村50余户参与到手工布鞋的制作,其中24户为贫困户,极大地提升了她们的收入,有效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兴隆镇玲巧鞋业社区扶贫工厂

徐进玲说,依托全村红薯种植产业,年9月,太和村建起了第二个扶贫工厂“泾阳县宗婷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制作、销售红薯叶挂面,吸纳村里15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8人。当年生产红薯叶挂面1万公斤,在周边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合作社又开发制作出了花椒叶、苜蓿叶等4种挂面。村里正在盖新厂房扩大规模,预计可吸纳20多人就业,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村“供销综合服务社”热热闹闹营业了。

如今,太和村41户贫困户已经脱贫摘帽,新栽种亩甜柿和亩花椒,平方米的果蔬分拣中心如期竣工,村集体出资流转土地建起乡村振兴产业园,村“供销综合服务社”也热热闹闹营业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人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道路宽敞了,水渠贯通了,路灯亮起来了;村里巾帼网红直播基地内,主播们每天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将村子的花椒、挂面、粉条、杂粮等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的桥梁,村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村里的农特产品通过网上直播销往全国各地。

  今年七一前夕,从事农村工作12年的徐进玲获得了“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谈到下一步工作,徐进玲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太和村下一步将党建与发展村集体特色产业融合起来,利用村里闲置的砖窑用地,建设储量吨、占地30亩的集体冷藏库。预计建成之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5万余元的收入,将对提高村民收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陕西农村报记者黄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