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大棚的出现,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突破了传统生产时限,让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蔬果飘香,但棚室蔬菜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就普通生产来说,每人仅经营一亩田地左右,其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20,美国的1/40,传统的大棚是通过人工观察记录时段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监控主要靠人员留守,土地干旱依靠人工手持水龙头浇水,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泾阳菜农1部手机管座大棚,1键放风卷棉被,省事省力,多挣万元。
泾阳是西安旁边一个很小的县城,但它是陕西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大西安千万居民的“菜篮子”,在这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8.6万亩,年产量.82万吨,蔬菜大棚给当地的菜农带来的甜头,但随之科研的发展普通大棚的不足也日渐呈现出来控温效果差,不宜农作物生长;虫害情况带来的困扰;农药使用不合理带来的土地质变,智慧大棚技术的到来,普通大棚产生的不足智慧大棚都迎刃而解。
智慧大棚就是在普通大棚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技术、智能、便捷上做出的重大突破,现实中的情况,大多数人对智慧大棚还停留在安装各种各样感应器,通过对温室內部的温度、阳光照射、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值等开展环保监测,并将数据信息立即汇到温室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做出剖析与操纵,形成数据分析表,但这些数据和菜农日常管理关系不大,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增产创收又能减轻菜农劳动力的农业科技技术?
智慧大棚的实现离不开一个智能控制系统,单纯地分析大棚内的各项参数,并不能减少菜农的工作量,直到我看到了泾阳菜农1个人1部手机管理座大棚,1键自动放风卷棉被,还能根据棚内的温湿度和光照传感器自动控制激光植物补光灯给果蔬补充光照,温度过低自动开启电热暖风机,让蔬菜在最佳的环境范围内提前上市、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升果品多卖钱。
市场上出现的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品牌很杂,一个系统只能控制一个功能,对于菜农来说操作复杂,不便管理,泾阳菜农使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只需将传统大棚的电机设备接入棚内的智能控制柜,就能实现远程控制棉被升降、放风口开闭、水肥系统浇灌,菜农仅需1部手机,随时随地智能控制大棚,无需人工值守现场。传统大棚管理棉被铺放、放风除湿工作,1个人每天平均需要2个小时,1个人1天最多管理4个大棚,现在泾阳的菜农1个人1部手机能够控制管理座大棚。
老一辈种植农民年龄慢慢变大,出现了种不动的情况,年轻一些的返乡务农人员经验不足,种植蔬菜大棚全凭老一辈的经验,人工感觉管理,果蔬的品质受到很大影响,泾阳菜农的智慧大棚在在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加持下,犹如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工作人员连“玩手机”的工作量都省了,劳动力投入减少了,产量和品质却双双提升,以大棚内种植的小番茄为例,一年亩产可达1.5万公斤,是传统种植方式的6到8倍,同时废果率降低至5%。各位网友对蔬菜大棚智能化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