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镇所属智壳寨也是一个传奇的地方,据当地最早传说曾有纵横家始祖王禅鬼谷子教学于此,又有唐末宦官曹智壳在长安被黄巢攻破之后,招兵买马在此建垒固守。又有传说为秦代云阳县未建成之治所之地,该寨遗址较规则,南北距离约米,东西最宽处米,北部较窄约米,该遗址城墙大部尚存,现高约3米有奇,周长约有米以上,初步预估面积约有1.2平方千米。据本地人某回忆该堡寨曾有东西城门各一,西门仅以吊桥与泾阳西北塬相通,下有巨大冲沟一道,本地人习称盐门沟,沟壑深达数十米;东门下临冶峪河谷,深达近百米,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堪称天险。
(王晓斌航拍.5.17)
(使用奥维互动地图软件测量)
城墙四周有碉楼(角楼)数座,临高预警东方可达数十里距离,向西预警亦可达数里之地。根据寨里面积预估可屯兵数千,据本地要回忆寨里曾有街道至少三条,均以石条铺就,寨南曾有房基数处,屋宇高大,似非一般士兵居住之处。该寨城门高大,与古时城门楼相似。城墙高度至少三丈以上农民回忆曾在此玩耍,仰视城墙上之人极为渺小,该城墙均以巨砖包就,墙顶宽达数米,农民们回忆上可并行两挂大车,由此可见该墙当日之规模。城墙由于“大跃进时期”农民挖土积肥,掏砖垒房,瓦砾多流失民间,至今少有见到。西门处沟道因农田改造填掉一半,今天依残存深谷犹可想象当日之险。原有石条铺就的街道约在年后兴修农田水利,多被村民所挖,所其言当日挖出石料多为青石条与碌碡,均被打碎砌入灌溉渠道之内。
(奥维互动地图俯瞰智壳寨)
该寨距口镇直线距离约为5.7千米,距泾阳县城18千米,北靠泾阳县西北塬,可以旧日金圭乡(含王桥、白王及兴隆镇)百十平方千米为其粮食补给,能控制塬区以南桥川等数万亩水地;东临冶峪河,能威摄冶峪河东云阳、泾阳以北之处,能与鲁桥驻军相互呼应;向北可控制口镇天险,扼守冶峪出山河谷天然孔道,具有重要军事价值。
(本图起点为泾阳县高家堡戈国遗址,戈国遗址之北为新石器遗址)
智壳寨留下传说无数,鬼谷子之说实难考证,据同行白描老师说目前就全国而言,鬼谷教学之处尚有六七处之众,然少有史志支持,智壳寨之地也面临同样问题,姑且摒弃后人附会之说,留待进一步考证。至于未竟云阳城一说,旧志有说云阳城处嵯峨之南,究系何处尚无地面出土文物支持,恐怕也是莫须有之言,根据一般常识,古时建城非如今之基建,耗费人力、物力非一时能完成,贸然废弃怕也是儿戏之言,然其城之规模小于后世一般县治,城内也有街道、房屋之遗址,尚可做多种猜测。依据名称唐末曹智壳屯兵以拒黄巢可能性较大,旧志也多从此说,似乎也有一定道理。譬如在《宣统重修泾阳县志·卷六·兵事》记载:“僖宗广明元年,曹智壳以黄巢陷长安,集壮士筑堡嵯峨山南。……中和四年,田令孜遣颁将王行瑜潜自嵯峨山北,乘高袭攻智壳营,合营尽殪。《通鉴》”本地也传说曹智壳以勇士扮黄巢之兵袭杀黄巢人马,并立大功,曹智壳并以此被授内常侍,赐给金印紫绶。后因被僖宗猜忌,复派田令孜突袭智壳寨。田令孜以僖宗的旨意谕令宁节度使王行瑜行事,曹知悫没有任何准备,全部人马都被杀死。与白描老师、原陕西文博杂志主编雒长安老师考察城墙之时,在该堡寨东部发现古砖三块,该砖长约,宽约,高约厘米。据雒长安老师初步辨识为唐砖,由此可初步推断该堡寨建立时间为唐代,然而依据旧志所言田令孜出兵嵯峨山北之言,依其地形来看似乎描述并不可能,该堡寨东临冶峪河谷,四面环沟,实在不能从高处进攻。出现此种记载与实际情形不符,据推测要么《通鉴》描述有误,要么智壳寨另在他处,极大可能由于史家记载未经实际踏勘,实际情形需要进一步查证。
白描老师猜测恐怕此处为陕西关中北部重要关隘,为抵御北辽南侵,此处恐为屯兵之所,也可能与历史上的杨家将守边有一定联系,其依据为嵯峨山上有杨家将之旧庙,民间也有祭祀之所。又《咸阳日报》编辑高彦民回忆本地北宋杨家将遗留事迹较多,宋代屯兵似也为一定线索,据其言嵯峨山顶曾有宋代屯兵之所,如果其言可能证明,恐怕曹智壳之后又有宋代屯兵之事。查杨家将事本发生于宋代初年,杨业及其子孙主要活动于河北保定、山西北部一带,距离陕西关中距离尚元,似乎并未在相关资料查到杨家将领在关中活动的记录;又宋代初年陕西关中政治局势较为稳定,其主要面对的侵略为活动在西北的西夏民族,南北宋之际陕西一度成为宋金战场,其事又距杨家将相去甚远,故而可以肯定地说,杨家将与智壳寨并无关系。至于嵯峨山上杨四郎祭祀之处,有一种可能与嵯峨山又被称为“五台山”有关联,杨四郎出家五台在元代就有流传,根据其活动情形山西五台的可能性极大,且山西五台本就有佛教圣地之一,宋、金、元当政者均对其保持极高的敬意,如避难或出家确为极佳之处,而本处之祭祀极有可能是比附之说,是好事者所为,并不能成为宋初屯兵的根据。还有一种可能是杨家部将流落于陕西关中,比附于嵯峨山进行纪念,导致人们的认识出现偏差。
或许在北宋末年智壳寨与抗金之事相关,但由于没有出土文物,且近来出土之物甚为简单,在新证据发现之前,尚不能证明宋代屯兵的可能。但险要之地不会长期被抛弃,尤其是被空置千年的情况也是十分少见的,到底如何?明代泾阳县志没有涉及,清代更没有记录,清末以及建国前后该处遗址又破坏十分彻底,并无文字类文物出土,如今同样也不能臆测。唯待进一步探访,才能揭开智壳寨神秘的面纱。
宋、元之后该寨东坡此是否有居民聚集尚不明确,据村民李宏发谈曾在清同治年回民为乱之际,曾将数十村民驱至窑洞,火烧烟薰毙杀,他们多为村民李某之先辈,屠杀之事在当地流传甚广。之后在民国期间西北枭雄李均华未发迹之前,为泾阳县通令辑拿,曾在此避难,并与村民张某结交,其人其事也颇被村民留意。智壳寨在泾阳西北尤其是口镇一带颇具传奇色彩,它人存在给人们以无限遐思,人们也赋予其以许多传说故事。
与白、雒等老师考察过程中,在该堡寨北墙外曾发现有红陶、灰陶数片,又发现绳纹残瓦。根据目前所掌握资料,该堡寨距高家堡新石器遗址距离约为2.7千米,本处又发现新石器时期陶制器物残片,故可推定智壳寨地基本与高家堡新石器遗址为同一时期,这也说明该处远在未建立城堡之前就有先民居住,又根据陶片判断远在曹智壳之前,此处似早有堡寨。详细情形,有待进一步考察。
作者/来源:泾河文化研究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