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吐蕃王朝卷》赤松德赞之鞭——西域、剑南烽烟再起

吐蕃对陇右之地的进攻难有进展,剑南又山高林密不利进攻。于是,吐蕃大相将注意力转向了土地广袤的西域。

相比于安史之乱后,河陇地区唐军被吐蕃按在地上狠揍的窘境,西域唐军的日子还算好过,虽然吐蕃截断了河西走廊,导致西域和关中音讯断绝。

但安西唐军依旧坚守着安西四镇和伊、西、庭三州的城镇,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诸国也没有脱离唐朝的动向,依旧奉唐朝正朔。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吐蕃主要的军事突击方向放在了河陇之地,另外唐朝在一个世纪的统治中,和西域诸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西域诸国对于唐朝依旧心怀期望,再有肃宗、代宗两代奉行了“不输地、不称臣、不纳贡”的外交政策。

大历七年(公元年),终于得到西域消息的代宗,还通过回纥道遣使安西、北庭宣慰唐军,明确了唐朝不会放弃安西、北庭的决心——《谕安西北庭诸将制》。

唐朝的举措,加强了西域唐军坚守待援的决心,至少在贞元年间(公元—年)高僧悟空自天竺归国之时,塔里木盆地周边区域扔在唐军手中。

据《悟空入竺记》记载,当时疏勒、于阗、拔换城、瑟得城、龟兹、焉耆等安西地区都有唐军驻守,可见这时安西、北庭之地唐军的防御体系,依然完好无虞。

这位自天竺归国的高僧悟空,当然不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游记中那位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就是借用了这位高僧之名。

高僧悟空俗名车奉朝,其父姓张、母姓车,为北魏皇室拓跋氏后裔,家住京兆云阳青龙乡向义里(今陕西省泾阳县北部的嵯峨山下云阳镇)。

之所以跟从母姓,可能是因为其母姓为当地望族,故此依母姓而荣身。

据说,车奉朝年少时,在乡里颇有孝名,这时的他从未有遁入空门的想法,而是积极入世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出将入相。

公元年(唐玄宗天宝九年),信仰佛教的罽[jì]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因受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侵扰,遣使入唐内附,希望得到庇护。

次年(天宝十年),唐玄宗派出以张韬光为首的四十多人,携带天朝印信出使罽宾。

时年21岁的车奉朝,以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的身份随同出使,并负责使团的护卫工作。

踏出长安西门的车奉朝绝不会想到,此漫漫西行之路,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张韬光一行丝绸之路北道,度流沙,至龟兹,到疏勒,越葱岭,经过两年长途跋涉,到达犍陀罗,经过近两年的艰难跋涉,于天宝十二载(公元年)二月十一日,到达目的地——罽宾国的冬都犍陀罗王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

一路上使团除了要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还要提防沿途的马匪、强盗,负责防卫的车奉朝在军中脱颖而出,面对这些跳梁鼠辈,车奉朝用他那根惯用的三十六斤熟铁棍,威震宵小,护得使团周全。

这大概就是,齐天大圣手中那根一万三千六百斤的“如意金箍棒”的来历。

使团到达罽宾国后,受到了国王的热情款待,任务完成的非常顺利。

使团完成了任务即将返回唐朝时,车奉朝却卧病在床,不能和使团一同返回,张韬光等急于回朝复命,无奈之下,就将车奉朝寄留在犍陀罗。

车奉朝在犍陀罗卧病数年,期间他发下誓愿,如能痊愈,便愿舍身求法,果然不久之后,疾病痊愈。时年已经27岁的车奉朝,还愿便落发披缁、皈依佛门,师从犍陀罗三藏法师舍利越摩,舍利越摩赐予车奉朝法号达摩驮都,汉语意为法界。

此后,法界随舍利越摩学习梵语,车奉朝非常勤奋好学,深得舍利越摩喜爱。

两年后,法界礼请文殊矢涅地(正智)为亲教师、邬不羼提轨范师、驮里魏地为教授师,于迦湿弥罗国(罽宾国夏都城。或译箇失密),三师七证,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僧人。于天竺佛地请三师七证,如法受戒的东土高僧,见之于僧传者,唯法界一人。

法界出家受戒之后,先是在罽宾的寺院里学习小乘戒律。

法界法师在这里一面瞻礼佛寺,巡礼圣迹,一面学习梵语。他在迦湿弥罗地区游历了四年,然后又进入犍陀罗王城,住在该城的如罗洒王寺里,在该地区游历了两年。

唐代宗广德二载(公元年),法界从犍陀罗出发,南游中印度境,谨礼佛

{!--PGC_COLUMN--}塔。在迦毗罗伐窣睹城,法界瞻礼了佛生处塔,“窣睹”即梵语“塔”的音译,此地以佛生处塔而出名,故名“窣睹”,巡礼了诸多佛迹之后,法界在那烂陀寺住止三年,然后又巡礼了印度其他一些著名的佛寺和圣迹,学佛期间,法界“夙夜虔心,未曾暂舍。”日积月累,学术渐进,在天竺佛界德高望重,成为玄奘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位高僧。

法界久游异域,虽然对佛教的信仰弥为坚定,但仍“思恋圣朝,本生父母,内外戚属,焚灼其心”。于是决心“发愿归国,瞻观君亲”,因此就向他的剃度本师三藏舍利越摩表白心迹,希望能够回归东土。三藏初闻,至意不许。法界再三恳请,三藏舍利越摩既见恳诚,方遂所请,乃手授梵本《十地经》及《回向轮经》并《十力经》,并大圣释迦牟尼佛一牙舍利,悲泪而授,将为信物,奉献圣皇,伏愿汉地传扬,法界顶跪拜受悲泪礼辞。

法界取道原路返回长安之时,已是建中元年(公元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法界此时已在北天竺生活了28年。

踏上了漫漫归乡之路的法界,经过了今天的阿富汗、翻越兴都库什山,穿行瓦罕谷地,“备涉艰难,捐躯委命”,历时三年,终于到达西域重镇疏勒(今喀什),疏勒国王裴冷冷和唐朝镇守使鲁阳热情接待了法界,留他在疏勒住了五个月。

达到于阗时(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于阗国王尉迟曜和镇守使郑据挽留居住了六个月。又经过威戎城、据瑟得城,终于来到大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在龟兹,法界受到了唐王朝安西副大都护郭昕、龟兹国王白环和莲花寺三藏沙门勿提提犀鱼(吐火罗语发音,意为莲花精进)等人的竭诚挽留。据说高僧莲花精进“语通四镇,梵汉皆明”,于是法界便请莲花精进翻译,他从犍陀罗带回的梵文《十地经》。

法界在龟兹居住一年多后,经焉耆国,翻越天山到达天山北麓的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庭州节度使御史大夫杨袭古与龙兴寺僧众获悉法界带有《佛说十地经》与《回向轮经》的梵本,就组织起分工合作、职责明晰的译场,邀请于阗国的三藏沙门尸罗达摩(唐言戒法)读梵文,法界担任证梵文并译语两职,翻译并誊写法界携带的《十力经》、《回向轮经》等佛经。

公元(贞元五年),正当译经即将完成之际,唐朝宣慰使叚[jiǎ]明秀巡边到此,法界就带着译好的汉文佛经,与安西、北庭入朝奏事的官员,一齐随叚明秀入京。可惜的是,因时势环境所迫,法界没能将佛经原本带回东土。“当为沙河不通,取回鹘路,又为单于不信佛法,所赍梵夹不敢持来,留在北庭龙兴寺藏,所译汉本随使入都”。

法界一行人,贞元五年九月十三日,自北庭出发。次年(公元年)二月,到达长安,德宗闻报,遂将佛牙舍利,及所译经,进奉入内宫。

车奉朝自天宝十载(公元年),21岁时随大使出国,至贞元六年(公元年),已经出家为僧的法界,以60岁老年高僧身份回归故都,经四十年,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帝,唐王朝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巨大的历史变故,法界的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可以说都付与了天竺与西域的漫漫旅途之上。在长达几十年的漫漫征途中,孤身一人,不忘矢志,成大德而还乡,这才是真正的“大圣归来”!

德宗皇帝敕命法界住持长安章敬寺,并赐法号“悟空”。至此,法界的法号才改为“悟空”。主持长安章敬寺后,悟空法师也曾回乡寻找亲人,可惜四十年间,物是人非,迎接他只有父母坟边,已经长成的大树。而家乡的族亲,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吐蕃多次劫掠,早已不知了去向。

高僧悟空住持长安章敬寺二十多年,期间主持翻译了多部经卷,并将在西域的见闻写成《悟空入竺记》流传后世。唐永和七年(公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悟空圆寂于长安护法寺,归葬嵯峨山二台之顶,建振锡寺和悟空禅师塔纪念。

悟空所携回唐朝的真身佛牙舍利,躲过了唐武宗会昌法难和黄巢之乱,阅历了五代烽火离乱,经历了宋世浮华,年在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被发现。睹此圣物,让我们怀想孤身远游异域数十年的悟空法师,苦心孤诣研习佛法,却不忘故土亲情,不畏万难只身返国,不由得心生敬仰拜服之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