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陕西新闻联播》播发了由陕西电视台和泾阳电视台共同采访的我县扶贫干部李坤的扶贫故事,在我县引起强烈反响。
一起来看记者的现场报道:
年3月31日《陕西新闻联播》
新闻文字版: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杜晓文)陕西省渭北旱腰带地区因为干旱缺水、土地贫瘠,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咸阳市泾阳县罗圈岩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旱腰带贫困村,为了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驻村第一书记李坤一直忙活在发展产业的第一线。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一场村民集体大讨论在泾阳县安吴镇罗圈岩村举行。
泾阳县安吴镇罗圈岩村党支部书记吴宝忠:“今天把大家叫出来,叫大家讨论咱村里群众的去向问题。”
泾阳县安吴镇罗圈岩村村民徐宏运:“咱们村里人的观念要转变,有些年轻人喜欢在外打工,来钱容易短暂的挣点钱,地里搞大棚菜啥的确实(来钱)慢一点,但这是个实业,踏踏实实的。”
泾阳县安吴镇罗圈岩村村民夏宏义:“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咱村里的百姓,95%以上的没有那么多钱。”
泾阳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驻安吴镇罗圈岩村第一书记李坤:“咱集体经济薄弱,咱主导产业不明晰,这是咱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将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带动全村人致富?这是罗圈岩村全体村民面前最紧要、最实际的难题,也是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坤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村里许多人过去一直以开采石料、跑运输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不断加强,矿山被关停,村民们开始寻找新的增收门路。
自年驻村以来李坤发现,泾阳县虽然是蔬菜大县,但这个村因为缺水、村民缺技术,大棚菜发展并不理想,村民们大多有喂羊的习惯,但也没有规模、建不了挤奶站,奶价也上不去。目前,全村45户贫困户的收入,主要靠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在村里一家牛场的入股分红。但如果主导产业发展不起来,贷款三年到期后,没有了分红,贫困群众的收入就没了着落。
泾阳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驻安吴镇罗圈岩村第一书记李坤:“现在县上对旱腰带政策比较好,给我们贫困村的资金,想跟咱进一步合作,看咱企业在这一块有没有什么困难,或者是还有啥想法,咱们可以共同探讨一下。”
李坤告诉记者,今年咸阳市脱贫的重点放在了渭北旱腰带的45个贫困村,将享受到更多扶贫政策。他要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抢抓这个机会,为罗圈岩村选定适合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
泾阳县安吴镇罗圈岩村党支部书记吴宝忠:“看这一块地这40多亩地,在这想建个羊场,水利条件方便两边的交通方便。”
李坤和干部群众商议后认为,养羊产业劳动强度小、养殖门槛低,一次性投入的资金量少,老百姓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他们这里虽然干旱少雨,但饲草种植的产量还不错。因此,他们计划在村里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把全村能发展产业的贫困群众和有养羊意愿的群众都吸纳过来,进行规模养殖,建立挤奶站,努力把奶山羊养殖打造成全村增收的当家产业。
泾阳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驻安吴镇罗圈岩村第一书记李坤:“真真正正地扑下身子为我们村的主导产业、贫困户的脱贫谋思路谋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我们村找到一个主导产业,带动咱们贫困户长久地、彻底地脱贫致富。”
来源:西部网
编排:泾阳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