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浅陋地认为,在泾阳,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养在深闺人未识”,研究的不够。舍车宫遗址是其一。

  舍车宫遗址又名杨赵宫遗址,位于兴隆镇杨赵村东,仲山之阳、冶峪河西岸,与口镇宫遗址隔冶峪河相望。此地古称“舆车塬”,又名“覆车塬”,俗名“西北塬”。舍车宫是汉代长安通往西北要道上的一个重要行宫,汉武帝(前年—前87年)行幸甘泉时常取道于此,因此地起伏较大,道路崎岖,在此弃车乘骑,于是建宫,因名曰“舍车宫”。关于“舍车宫”,《汉会要·宫殿》载:“汉有舍车宫。”又《水经注·沮水》载:“郑国渠续东迳宜秋城北,又东迳仲山南,又东迳舍车宫南,绝冶峪水”。再查阅《泾阳县志》等相关资料,对舍车宫遗址介绍也甚少,寥寥不足百字。这也是泾阳众多遗存的一个共性,有记载、有传说,但是可考据的内容少。   舍车宫遗址在年9月被列为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村东北约百米处立有标志碑。碑文载:宫殿建筑遗址面积东西约米,南北约米,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有一方形台基,采集有板瓦、筒瓦及瓦当等文物。保护范围:东西米,南北米,东至口兴路西米,西至南干渠以东米,南至土路以北米,北至生产路以南米”。又有资料记载,遗址文化堆积层厚40—60厘米。   其记述之简,宛如今遗址地表之状况。遗址保护碑周边,南、西、东侧是田地,北侧是一片坟地。在现场,据村民介绍,当年遗址北侧,先有一砖厂经营,后来又临时做过修建咸旬高速时的料场。砖厂多年取土经营,已将北侧部分平整为一片荒地,地势也成为三层台地,其台地断面挖掘机挖掘的痕迹依然如初。现在平整的土地大部分未再耕种,茅草繁茂,成为群众放牧之处,台地部分是群众种植的桃园和葡萄园,枝繁叶茂。   在这里,若不是有遗址保护碑,以及在田间地头散落的瓦片,真难说清楚此地是汉代宫殿遗址。瓦片为绳纹方砖、板瓦、筒瓦、陶质水管等建筑材料遗物残片,有时可见到带文字残瓦片。   面对此情此景,不觉有些恍然。0多年前,汉武帝驻此,舍车换马,越仲山,赴甘泉,或避暑纳凉,逍遥快活;或挥戈匈奴,安定边关。现如今,仲山依旧,宫殿无存,曾经的莺歌燕舞、铁戈狼烟都化为云烟。这一切,让我胸中发闷,久久不能言。   弯腰捡起一片残瓦,凝视良久。这是宫殿哪部分的一片瓦呢,时隔几千年,岁月更替,春来秋去,落入泥土,又被我握在我手中。   摩挲良久,不禁感叹:

曾经一览汉家事,

今落地头伴日月。

千年成梦随风去,

仲山不言谁知觉?

图文皆为嘉境先生提供

欢迎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订阅泾阳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