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商网近日,华商报记者在提前探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时意外发现:在去年4月出土距今多年的满满一仓粮及大量珍贵文物之后,泾阳大堡子汉墓M68又出土了组合数量达百余件的成套乐舞陶俑。△泾阳大堡子汉墓M68出土的乐舞陶俑华商报记者马虎振/摄报道回顾:泾阳大堡子发现完整西汉早期墓葬,出土满满一仓粮和近百件珍贵文物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在泾阳大堡子墓地清理墓葬余座,出土遗物以西汉早期遗存为主要文化内涵。其中,一座编号为M68的竖穴墓道土洞墓,是在大堡子墓地发掘的保存情况最完整、出土器物数量最多、器物种类最丰富、器物组合最完整的一座墓葬。年4月19日,华商报文物报道融媒体传播栏目“陕西文物探探探”邀请当时的泾阳大堡子考古队队长朱瑛培作为主讲嘉宾,对考古人员的现场考古工作和该墓葬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网络视频直播。据介绍,当时已出土铜器、玉器、彩绘陶器(陶俑)等近百件珍贵文物。△年4月19日,“陕西文物探探探”对M68现场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现场报道。华商报记者张杰/摄△年4月19日,考古人员现场对棺内文物进行提取。华商报记者张杰/摄△年4月19日,考古人员对棺内文物进行提取时,在墓主人口腔位置发现了蝉形的玉琀。华商报记者张杰/摄△在M68发现的陪葬玉器。华商报记者张杰/摄△提取到室内的铜镜。华商报记者张杰/摄△提取到室内的玉剑璏。华商报记者张杰/摄在此之前,考古人员对重要文物进行了提取。4月19日现场报道当天,考古人员在对墓室棺内的人骨进行提取时,在口腔部位又发现了雕刻为蝉形的玉晗。朱瑛培介绍,除了玉晗,此前发现的还有鼻塞、耳塞各两件,两只手的部位各有一件玉猪握。胸前有两件玉璧,身旁有两柄铁剑以及属于铁剑配件的玉剑璏。头前的竹笥里放有两面青铜镜,其中一面用纸包裹着。竹笥已朽坏,只有一些痕迹。△发现满满一仓粮食的房形陶仓。华商报记者张杰/摄△在M68发现的红底彩绘陶仓。华商报记者张杰/摄△东壁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西壁龛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墓道的东、西两壁龛,当时也正在进行发掘。该墓葬墓道的东、西、南三壁各有一个壁龛。西壁龛已发现6件红底彩绘陶仓,色彩鲜艳、纹饰华丽。还有一件黑灰色房形陶仓,宽约1米、高约80厘米,体量巨大,里面盛了满满一仓粟(小米)。在东壁龛发现有黑色陶仓和疑为炼丹原材料的物品。考古人员当时判断,东西壁龛的其他陶仓内,可能还会有其他粮食种类。而整个南壁龛,则尚未进行发掘。△刻有“葽奢”两个字的玉印。华商报记者张杰/摄考古人员在棺内发现了一枚边长1.5厘米左右的玉印,刻有‘葽奢’两个字,考古人员判断应是墓主人名字。经人骨鉴定,这是一位男性,年龄在20岁以上。从墓葬形制及陪葬物品看,属于小康之家,非常有代表性。距今多年能保存至今,跟埋藏环境以及后期未遭盗扰有一定关系。意外发现:后来还出土了一套乐舞陶俑,M68出土文物已展陈到陕西考古博物馆近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华商报记者在提前探馆时,不仅发现泾阳大堡子M68汉墓里出土的红底彩绘陶仓已经展陈在了博物馆,在采访中还得知:馆内展陈的一组组合数量达一百多件、栩栩如生的乐舞陶俑,也是在M68墓葬出土的。要知道,文物从发掘出土,到实施保护,到多学科研究,再到最后得出结论形成报告,需要一个相当的时期才能完成。一年前发掘出土的文物就能送到博物馆进行展陈,更让记者对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理解,不由得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效率点赞。△已展陈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红底彩绘陶仓郑重/摄4月20日,华商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实习员朱瑛培。朱瑛培介绍,这些乐舞俑总共有多件,的确都是在泾阳大堡子墓地M68墓葬发现的。能明显看出来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吹拉弹唱的乐俑,有吹笙抚琴的,还有敲钟击磬的。一类是跳舞的,有两个。还有一些,是看起来身份不同的立俑。目前能看到的乐器,只有陶制的钟和磬。根据一些俑的姿势判断可能是在吹笙或抚琴,但没有见到笙和琴。它们放一起呈现出一个乐舞组合,相当于是一个庆典或聚会的场面,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奏乐的,还有观众。非常难得:这些乐舞俑基本都还在原位置,完整再现了西汉的乐舞场景朱瑛培说,去年现场报道时南壁龛尚未开始发掘,这些乐舞俑都是在南壁龛里发现的。它们主要是分布在南壁龛里面的东、西两壁和南壁附近。在南壁附近发现了叠压状态的陶质钟磬,和一对陶的龟鹤座、一对翼兽。因为这个墓保存得特别完整,发掘时这些俑尽管有的立着、有的倒了,但基本都在原位,所以完整再现了西汉的乐舞场景,为研究西汉尤其是西汉早期的音乐、舞蹈等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非常难得。△泾阳大堡子汉墓M68出土的乐舞陶俑华商报记者马虎振/摄“乐舞组合俑,平民墓一般很少有陪葬。陪葬这么大一组乐舞俑,除了墓主人可能对乐舞比较喜好之外,我们觉得这个墓主人肯定是有一定身份等级的,不是普通平民。”朱瑛培介绍,除了乐舞俑,南壁龛还发现了一些金属车马器。因为是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做考古发掘,在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该墓葬已经填埋,用地也交给了甲方。但对于出土这些乐舞俑的南壁龛,考古人员做了拍照、文字和三维的详细记录。“博物馆的展柜也基本上是按照南壁龛的面积大小做了一个复原。南壁龛当时是南北长一些的形制,钟磬就摆在南壁。展柜里的摆放也是把钟磬是摆在了里面,位置关系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复原。”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11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