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在推进“三变”改革中,认真领会“三变”改革的深刻内涵,发挥“三变”改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有序地推动“三变”改革迈向纵深。

金秋9月,走进泾阳县兴隆镇范李村种植户李大刚的葡萄园,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挂满藤蔓,格外诱人。“这会正给外地客商卸葡萄,今年葡萄长势好、品质高,我家种的10亩阳光玫瑰葡萄都是流转村里的土地,今年套了大约3万袋,预计产量3万斤,按照行情估计收入30万元。”正在采摘阳光玫瑰的李大刚欣喜地说。

“他们两口子是返乡青年,种过庄稼、桃树……村里就鼓励这些返乡能人、大学生以及种田能手,大力发展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说起李大刚栽种“阳光玫瑰”,范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波最有话语权。

自泾阳县开展“三变”改革以来,为了把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范李村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支持引领广大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壮大产业,解决部分户无劳动力、老旧零散地块集中管理和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同时,该村邀请对口帮扶部门聘请葡萄农技专家到村指导,引导群众更新葡萄品种,助力阳光玫瑰葡萄种苗的繁育和套种。李波说:“目前,我村三组和五组种植大户,流转集体土地余亩种植阳光玫瑰,流转费每年--元/亩,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民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平均收入3万元/亩,收入大大增加。”

整合土地有利于产业布局、规模化发展,释放土地效能。范李村除了发展阳光玫瑰葡萄,还有花椒、黄金蟠桃、甜柿等特色产业,种植近千亩,形成了北部“花果山”、南部“吨粮田”的产业布局,让范李村的农民依靠土地增收致富。

村两委会成立了泾阳县兴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长效发展+短期收益”的模式发展产业、开垦荒沟、整合荒坡闲置坡地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本村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每年可吸纳劳动力余人,实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产业振兴双赢。

“我现在年龄太大了,出门打工不愿离家太远。每天过来摘桃、装箱,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每月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村民田秋霞高兴地说。

“村上的农民变成了定期领工资的工人,大家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范李村将延续产业链,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改善范李村的基础建设。”李波说。

如今的范李村,基础设施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村内文明一条街、活动广场、绿化、文化墙、居住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里环境美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了,相继成立了广场舞队、秧歌队、锣鼓队等,“五美家庭”评选得到村民大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将继续把握好‘三变’改革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党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支撑乡村振兴,解放思想,开展创业创新实践。下一步,我们将在产品深加工、‘产业+文化旅游’模式方面下功夫,发掘范李村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观光采摘体验游项目,积极发展富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范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波说。(泾阳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