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图强,都忙于兼并战争。而秦国在战争之际却在不遗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连着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三大水利工程,耗时几十年,耗资上千万,这是为什么呢?
一、都江堰。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一跃而成为战国强国。在秦惠文王继位之时。东方六国合纵攻秦,被秦军大败。公元前年听取司马错的建议放弃攻打韩国而去攻打蜀国。因为攻打韩国会让其他六国更加团结会让秦国不利。
如果攻打蜀国就不会引起六国的重视。而且蜀国位于楚国的上游,可以利用长江把蜀地的粮食运到楚国的前线攻打楚国。秦国占领蜀国之后,在蜀设郡。,秦昭襄王时候,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开始修建都江堰。
一方面就是考虑到军事意图,修建水利,灌溉土地,把蜀地打造成为天然粮仓,为秦军提供粮食。另一方面,是蜀地常年受到岷江的水患,水旱十分严重,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来在秦军攻楚的时候,蜀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蜀地天府之国打下了基础,一直造福后世。
二、郑国渠。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余里。
在秦王嬴政刚刚继位的时候,实力最弱的韩王害怕秦国先对韩国下手。就派遣郑国去秦国游说修建郑国渠。这样一来就可以耗费秦国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让秦国没有精力攻打韩国。这个疲秦计谋却被秦国识破。
但是郑国渠还是继续修建下去。其原因主要原因是郑国对秦王嬴政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其实这正中秦王嬴政的下怀。
因为秦第沃野千里,却水资源贫乏。而大规模的吞并战争归根到底还是综合国力的战争,还是经济的战争。所以秦王嬴政让郑国继续修建建郑国渠,还一修就是十年。最后韩王想出的疲秦之策反而成为了强秦之法阻止秦国灭韩,反而加快了秦国吞并六国的步伐。
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年凿成通航。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后,就派兵五十万去灭最后一个对手南越。可是这时候秦军遇到了最强的对手。他不是南越军队而是地势。去南越的路上千沟万壑,重峦叠嶂,路途遥远,补给困难。
秦始皇在巡游湘江的时候突发奇想,为什么不休一条水道来运送军队和粮食呢呢?于是秦王派史禄去开渠运粮。史禄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带领数十万兵卒,花5年多时间,在公元前凿通了灵渠。
灵渠将湘江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使得秦国的援兵与粮食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保证了战争的物质供给与兵源。前年秦征服岭南百越之后,在当地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
可以肯定地说,秦统一中国,是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而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壮大,却有赖于水利建设的支撑和保障。秦国正是因为修建了三大水利工程,增强了自己的经历实力,和运送军队和物质的能力,才能够快速的统一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