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渎原”墓地位于汉、唐长安城北,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那么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哪些历史名人的墓地?

北周开府仪同大将军宇文韪的名字曾被误记为“题”

据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明介绍,在“洪渎原”墓地,互有亲属关系、归葬祖茔且数代人物墓葬皆已发掘的例子在洪渎原不胜枚举。

如北周宇文韪墓系4天井前后室土洞墓,居于墓园南部正中。宇文韪本姓周,西魏尚书右仆射(púyè)、司空周惠达之子,北周开府仪同大将军、文安县公,现版的《周书·周惠达传》将其名误记为“题”。《咸阳县志》记载周惠达墓有神道碑,庾信撰文,早佚,亦葬于洪渎原。宇文韪姐宇文宣华与夫济北郡公拓拔迪亦合葬于洪渎原,该墓已发掘。

隋修北周梁(tái)墓系4天井单室土洞墓,带有封土。梁是北周敷州刺史、中部郡开国公,葬于隋开皇二年(年),随葬北周器物。史书说他“莅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不过识千余字,口占书启,辞意可观。年过六十,犹能被甲跨马,足不蹑镫。驰射弋猎,矢不虚发。”他的墓志盖上罗列了他的11个儿子和16个孙子的名字和官职。

杨盛是北魏司空、襄城贞襄公杨腾元子,西魏文帝元宝炬的表弟,在北周任开府、龙州刺史、襄城县公。杨盛夫人李氏是隋德广郡公李和之女,开皇十五年()十月合葬于泾阳县奉贤乡洪渎川。

羽真琳即高琳,赵表即赵文表,梁即梁台,杨义臣原姓尉迟,这些武将在《周书》、《北史》中都有传记。

唐独孤客师、窦沔、康善达、张虔威家族均葬于此处

唐独孤客师墓系5天井土洞墓,居于“凸”字形墓园中部略偏西。独孤客师是独孤罗之孙,唐任右卫翊(yì)二府中郎将。他的曾祖独孤信、祖父独孤罗、祖母贺若突厥皆葬于洪渎原,墓葬都已发掘。

窦沔是豳国公窦孝谌(chén)之孙、毕国公窦希瓘(guàn)之子、唐玄宗表弟,窦孝谌夫妇墓和窦希瓘墓于年发掘。窦沔之子窦克良尚唐代宗女寿昌公主,寿昌公主生母寿昌太仪王氏墓亦在窦沔墓左近。

唐康善达墓是一座带封土的5天井砖室壁画墓,位于“凸”字形围沟兆域正中。与康善达墓并列的一座5天井单室土洞墓,形制规格小于前者,时代晚约20年,推测为夫妇异穴合葬。康善达任咸阳监,家住原州(今宁夏固原),是初唐时代的马政官员。据墓志记载,康父亦任牧监,家资饶富,“谷量牛马,山藏丹宝”,很可能是原州粟特人。墓道壁画所绘的驯马、牵驼者皆为胡人形象,或许与墓主人的族属和生前生活经历有关。康善达墓园与隋修北周梁墓园和隋元景超夫妇墓园相邻,呈“品”字形分布,说明后代修建墓园的人能够看到他人墓园的封土和兆域。

北周若口引德墓园南北长米,宽米,若口引德墓居中,系2天井单室土洞墓。其西北侧另有一座规模相近的墓葬,随葬组玉佩,墓主应为男性品官。按照家族墓园中晚辈向北侧安葬的规律推断,此墓墓主应系若口引德之子。若口引德原姓寇,在西魏、北周两朝“前后佂战廿八阵”,任北周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大都督、灵州刺史,封博昌县侯。若口引德墓园也是继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之后考古发现的第二座北周时代的多墓葬家族墓园。

唐张虔威墓家族墓园居中的是并列的2座5天井土洞墓,共用一座封土。张虔威墓居西侧,下葬于武德九年(),随葬器物完全是隋代风格。从墓志文叙述来看,张虔威从武德二年起一直担任中央宿卫军府长官右武候将军,可见是唐高祖李渊的亲信。墓志文专门提及张虔威之死“天子震伤,储君悼惜,赙赐之隆,有加恒数。”此“储君”即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前一年,身为高祖亲信且系太子一党的张虔威,在担任中央禁军长官的同时兼任中央财政长官太府卿,或可显示出武德末年的唐代中央剑拔弩张的政治形势。墓园内的另3座偏北分布的墓葬系盛唐时代,墓主应系张虔威子孙辈人物。

在杨全节墓中还发现了出入皇宫的门禁凭证铜鱼符

杨全节是武皇后的外表兄,任太子左内率,很可能是武皇后监视太子李弘的眼线。他的两个孙女,一个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生了唐肃宗,被追封为元献皇后;一个嫁给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是为节愍太子妃,可见杨氏家族在唐高宗和武周朝的外戚地位。杨氏家族从北周傥(tǎng)城公杨绍起就葬于洪渎原,隋唐以后子孙祔(fù)葬,各自规划墓园,形成了庞大的洪渎原杨氏家族墓地,延续数百年。武则天母亲杨氏(杨全节姑母)顺陵即位于杨全节家族墓园东北2.6千米,也是杨氏在生前要求归葬其父杨达祖茔。杨全节墓园在最初是以杨全节墓为中心形成的夫妇异穴合葬墓园,南北长.5米、宽80.5米,面积约合唐代方62步,恰好对应唐开元以前四品官员的墓田面积规定;65年之后其幼子易州别驾杨知什夫妇同穴合葬于墓园内东侧;因墓园内空间有限,90年之后其孙右卫大将军杨幼玉夫妇合葬于墓园外东北35米处;年之后,其曾孙太子典设郎杨懔夫妇合葬于墓园外东北处米处。出土的系列墓志皆言归葬先人旧茔,且世代赠官,显示了杨氏家族数百年持续维护家族凝聚力和政治地位的努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全节墓出土的左内率铜鱼符,是他当年出入皇宫的门禁凭证,十分罕见。按照唐代制度,不刻姓名的鱼符离任需要上交,杨全节墓随葬实用鱼符可能与武则天的特殊恩宠有关。

华商报记者马虎振(文物资料照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洪渎原考古鱼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