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52897.html郑国渠首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西北部,在张家山自然风景区。郑国渠是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始于秦,兴于汉、盛于唐,宋、元、明、清继之。郑国渠流经今天陕西省的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阎良等县,绵延余里,相当于公里,灌田4万余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转折时代,秦国要实现称霸天下的目的,就要首先灭掉韩国。韩国面对强敌,韩惠王派出了一个手无寸铁的水利工程师,他要执行的任务就是说服秦国兴修水利,这个人就叫郑国。在韩国看来,兴修水利就是疲乏秦国、救亡图存的好办法,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疲秦之计”。而秦国的关中平原,当时还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就把韩国赖以救命的“疲秦计”,当成了可以使秦国富国强兵、实现大统一的一招好棋。秦国便组织力量开始修建郑国渠,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的地理和水系特点,利用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又在平原上找到了一条屋脊一样的最高线,这样渠水就由高向低实现了自流灌溉。郑国渠巧妙地连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就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也可谓巧夺天工。郑国渠就要完工了,秦国识破了韩国修建水渠原来是拖垮秦国的一个阴谋。郑国对秦王说:“当初,韩国派我来,是为了疲乏秦国,杀掉我郑国并没有什么,可惜工程半途而废,这才是秦国真正的损失。”秦国在一个整体宏观的战略构想下,最后权衡利弊得出一个结论:修建水利工程对于开发关中农业的意义,远远能够抵消掉对国力造成的消耗。这是秦国最后决定一定要把工程修下去的本质原因。公元前年,郑国渠用了10年时间终于修成了。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从而使秦国挟持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修成郑国渠,对秦国来说,疲秦之计真正变成了强秦之策,而对韩国,却意味着真正覆灭的开始。这就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0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