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铁《航海往事》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简称航海博物馆,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首个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

航海博物馆以文物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航海往事。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国《航海往事》系列航海史之《唐使出访黑衣大食》!

在大唐崛起的同时,吐蕃和西亚的大食国也崛起了。大食国和大唐虽然也有矛盾,但毕竟比较遥远,而吐蕃和大唐边境接壤,有利益纷争,经常暴发激烈冲突,因而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大唐同吐蕃之间的战争从唐太宗时就已经开始了,但由于唐朝采取主动姿态,与吐蕃有两次和亲,因而,战争也是打打停停,但吐蕃始终是大唐的一个劲敌。广德元年(年),吐蕃军队攻破了长安,唐代宗被迫逃走。唐德宗时期,吐蕃依然步步紧逼,接连攻陷了唐朝西部的军事重镇,严重威胁长安的安全。

但吐蕃和大食国比较近,也经常发生冲突。为了建立反击吐蕃的统一战线,唐朝只好积极与大食国搞好关系。而大食国为了同唐朝做贸易,向东方发展,也努力同唐朝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尽管双方也曾发生过战争,但很快就停战修好了。安史之乱时,大食国还曾出兵人,帮助大唐平乱。在此期间,有不少大食商人来中土做生意,大多都住在广州一带。虽然当地不少居民并不喜欢他们,但唐朝政府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足够的发展空间。

据记载,在此期间,大食国比较主动,他们与唐王朝长期保持着外交关系,使海上贸易空前频繁。从唐高宗到唐德宗的年间,大食国使节进入长安达39次之多,而史书上,唐朝正式派遣使节到大食国的确切记录却一次也没有。

年4月,文物工作者在陕西泾阳县发现了一通晚唐石碑,上面记叙了唐朝宦官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的事件。这块石碑叫《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是唐朝唯一的一次向大食国正式派遣使节,石碑记录了杨良瑶这次出使的起因和过程。

晚唐时,宦官的地位非常高,杨良瑶就是这样一个宦官。唐德宗贞元元年(年)四月,他充任国使,受命出使西亚的大食国。

当时,杨良瑶50岁,大唐皇帝赐予他国书,让他一定和大食国搞好关系。由于已经有不少阿拉伯人从海上来大唐经商,海路通畅,他决定从广州登船,走海路出使大食国。

但古代时,走海路毕竟是有一定风险的。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按传统剪下自己的头发祭祀海神,以求海神护佑他们平安到达目的地。杨良瑶下定决心,“指日誓众”,发誓一定要完成使命,平安归来。

杨良瑶一行登船后,先沿着南中国海海岸线航行,据与杨良瑶同时期的一个地理学家记载,去往黑衣大食首都巴格达,应当从广州登船,向南行驶,先到门毒国(越南中部)、真腊(柬埔寨),经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路过天竺(印度)等多个国家,抵达幼发拉底河。然后改乘小船北行到伊拉克的巴斯拉镇,再往西北走相当一段陆路,就可到达巴格达了。

在巴格达,杨良瑶见到了大食国王,他运用出色外交才能,成功促成了唐与大食之间的政治联盟。这个联盟的实际效果非常明显,两国结盟后,吐蕃被迫把大部分军队调动到西边,以防御大食的进攻,这对唐朝西部边境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

杨良瑶成功出使黑衣大食,因功勋卓著,回国后,颇受唐德宗器重。据载,那时杨良瑶已经“食邑三百户”,再加上他平时就立下不少功勋,因此成为朝廷重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