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周礼·卷十》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多年前,周朝是实行分封制的。天子站最高的位置,居于“天下之中”,而获得天子分封的诸侯则分散开来,各自守自己的地盘,像众星拱月一样拱卫着周天子所在地。那么天子所在地,自然就是国之中心了。

自古以来,人们通常认为华夏中心就在中原一带。不然乱世中,群雄为什么要逐鹿中原而不是南原、北原、东原、西原什么的呢?我们是中国人,这个“中”字,在古代的意思非同一般,那是仁的所在,神灵所在,承接天之命的正统权力所在。

中原,本来是指原野之地。但《尚书》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于最中间,所以称中州,也叫“中原”,现在河南省的简称就是“豫”。古代的中原指现在河南洛阳到开封一带黄河中下游地区,基本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

那么古代的天下中心之地,评选标准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在几千年前,部落禅让制完结后,世袭制王朝就建立了,先是夏朝再是商朝、周朝,根据考古发现,夏朝都城应该在斟鄩等地河洛一带;而商朝的都城,先是在亳(河南郑州)后在殷(河南安阳);

至于周朝国都,先是镐京(陕西西安),然后营以洛邑为都,是为成周(河南洛阳),这么转来转去,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这么长时间里营造国都基本都绕不开如今的河南地区,这里面的讲究,不单单是这块地方适合居住那么简单。

古人相信一个王朝建立是顺应天命的,所以天子所在的地方,必须好好选择,选好了之后还得给这个地方加上一层“承天命治天下”的神秘色彩。这一点周朝做得非常完美,当年周文王兴周,周武王伐纣,而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承祖父和父亲基业,为周朝天下稳定费了不少心思。

他在位时建造洛邑成周新都,选的址就是中原地区,建好后他举行了祭祀,赏赐了臣子,国宝青铜器何鼎上的铭文记下了这件事,其中一句讲到: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

意思是说,当年武王伐纣灭商后,将此事告知上天,然后以此地(成周)作为天下中心,管治民众。

这就是现在发现的“中国”一词最早来源。通俗地说,古人眼中的天下中心之地是由王权决定的,而不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中原是天下之中的主要地带,在中原地区兴建王都,王都就成了国之中心。

古人思维影响了我们,在很多人看来国之中心就是首都,放现在而言自然是指北京了,但如果跳出精神层面,看地理层面,这中心既不是北京,也不在河南,而是在陕西咸阳的一个小村落,不知是否在你家乡?

我们脚下的这片华夏土地往东有平原大海,往西有沙漠雪山,你可以把这片土地想象成一个方块。如果在方块中间找一个中心点,穿过这个点分别设置一条横线、竖线,就类似于数学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

然后,这块土地上任何一点,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位置数据。这个点的大地经度是多少?大地纬度是多少?大地高度又是多少?都有答案。没错,大地也是有坐标系统的,如果没有它的话,我们怎么能确定领土、领海的准确经纬度,怎么建设国防发展经济,怎么完善地图呢?

而如果要设置一个大地坐标系统,就需要确定一个原点。这个点在大地坐标系统上就是国之中心了。这个点应该设在哪?要知道,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因为受制于各方面条件,我们测绘坐标系还得借助苏联的大地原点、地球椭球,导致测绘过程中经常出现误差。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为了让中国也拥有自己的大地坐标系和大地原点,70年代一众专家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里考察河南、陕西、湖北、甘肃等地的环境,好不容易才把适合的范围缩小到了陕西西安及附近地区,年终于选好大地原点,随后火速开始建设。

然后就有了现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的“中国大地原点”,为什么要选这,而不是东西南北方向的其他地方呢?很简单,原点处在中国大陆地理位置中部的话,测量大地数据可以往四面八方均匀推开,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何况这里距离西安很近,交通很方便,因为地质构造稳定也不怕被轻易毁掉。

泾阳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秦国的土地,更神奇的是,古人也发现了这个点的妙处!现在的陕西西安,古称长安,是西汉的国都,专家发现,长安城的建筑基线就从我们如今的大地原点穿过,看来古人的测量智慧是完全不输给现代人。

如果你去泾阳县的话可以看到大地原点标石,那就是中国经纬度的起点,一直以来都受到保护。至于它到底多重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它,我国各方面发展都会迟缓很多,不会像如今一样繁荣快速,因为任何资源的调配都得依据坐标来。

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十分悠久,多年前,秦朝建立定都咸阳,中国的历史进入新时期;多年后,大地原点又确定在咸阳市泾阳县,中国的繁荣强大依托着它,而如今的中国,也和多年前一样,历经风雨依然翻开了新篇章,古今相映,令人感慨万千。

想了解更多历史人文故事,就一定要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直讲到近现代,年的重要历史知识都囊括其中,相当于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史宝库,读它能让人变得更有学问,学生常读更可提高语文、历史成绩。这六卷《中华上下五千年》原价现降到,涨知识不可或缺,点击链接可以购买收藏,不要错过优惠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